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超全版本!下图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滞迟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等方面进行了知识点的详细概括与总结,快收藏加关注不迷路哦!
编辑于2019-04-05 08:39:29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趋势:采集经济——种植经济
出现:
时间:一万年前
区域差异
黄河流域
北粟
长江流域
南稻
从耒耜到曲辕犁
农具过程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骨耜、石镰
文明时代:耒耜仍是重要工具
春秋战国:冶炼铁
利用铁农具和牛力
唐代:曲辕犁-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灌溉工具
翻车、筒车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春秋战国
都江堰(前3C秦国李冰父子)
汉代
政府组织大规模治河工程
边疆地区
坎儿井(西汉)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商周
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废井田,开阡陌
井田制
原因:国家出现、阶级分化
时间:商周
含义
名义国家公有,“公田”贵族占有,“私田”村社成员份地
崩溃表现:公田抛荒、私田私有
税制改革
承认土地私有权,加速瓦解
战国:商鞅变法
在法律上废除,对土地私有全面肯定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形式(主要)
君主土地私有
宫廷掌管,君主私人开支
地主土地私有
扩大地产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根因:土地私有制存在
保护地主阶级
重农抑商
买田置地收地租加剧兼并
影响:国家税收财政收入、社会动荡不安
自耕农土地私有
只限一家人耕种
演变过程
东汉-唐:田庄经济
聚族而居
强烈人身依附关系
私人武装
自给自足
北魏(公元485年)
均田令(“均田”“限田”)
目的:保护自耕农经济
措施: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租税、徭役兵役
限制:露田不得买卖(国家),桑田限制买卖(世业)
北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两极分化更为激烈
明清: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日益普遍
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地主和自耕农都是国家编户齐民,国家赋税主要提供者,土地为国家田赋收入主要来源
阶级矛盾,农民起义
地方豪强影响中央集权
租佃关系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产生:战国
普遍:汉代
仅次于自耕农:宋代
进一步发展:明清
原因:人口剩余、租金太高
有利可图
订立契约、实物地租
影响
积极:人身依附减弱——通过斗争争取长期、永久租佃权利——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稳步发展
消极:地租剥削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剥削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山东
传统农区,全国经济重心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畜牧区、半农半牧
特点:多样性和经济实力不平衡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南迁)
两晋之际
战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唐安史之乱后
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逐渐超过北方
两宋靖康之变
全面超过北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背景
1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稳定
统治者重视
劳动人民智慧、辛勤劳动
结果
北方黄河流域——南方长江流域
稻麦兼种、水陆互补
农业进步带动手工业和商业进步
影响
文化重心南移
税收主要来源、粮食基地
大城市发展(建康)
推动海上贸易
推动水运(尤其大运河)发展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滞迟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表现
生产技术明显提高
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双季稻大范围扩种
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广泛植棉
衣食结构重大变化
赋税制度成熟
明
一条鞭法
清
摊丁入亩
资本主义萌芽
明中叶
工厂手工业经营模式
民营手工工厂
雇佣关系
商品生产
工厂手工业
劳动力市场
制瓷业分工极细
“匠有常主”和临时工
阻碍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占主导
官府沉重剥削
阻碍新经济因素和商品经济增长
限制新生产关系辐射力
压制工业变革
专制统治
海禁
高度密集型经营模式
限制市镇手工业
削弱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动力
使男耕女织滞存
强调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近代前夜的危机
原因
担心威胁统治秩序
影响
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失去利用国际贸易优势和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契机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商业的发展
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
周朝:“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
都会
黄金白银开始成为货币
隋唐
原因
政治统一
大运河开通
农业手工业发展
重农抑商松动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两税法征税以金钱为主
表现
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最早纸币(交子)
夜市、集市
飞钱、邸店、柜坊
宋代
原因与隋唐基本相同,但是“国家局部统一”
元代
广泛流通纸币
明清时期
特点
商业市镇兴起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白银广泛使用
便利了商品贸易与商业资本聚集
区域性商人实力雄厚、形成商帮
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票号
城市的繁荣
趋势:政治中心演变为经济中心
周秦——唐代
官设市作
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唐代
坊市制
东西两市
同类商店称“行”
商税
宋代
改变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街市
时空界限被打破
夜市、晓市、草市
不受官府直接监控
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
唐宋时期
海上贸易兴盛
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出现“蕃客”
船舶货物多
明清
工商业市镇
江南为盛
促进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
生产力发展(根因)
“重农抑商”
作用
社会经济、财政收入
统治者给予一定重视和支持
特点
不稳定、流动性
与战国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取向矛盾
过程
战国
出现
汉初
避免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伤害
中唐
松动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官商分利
明清
强化
目的
维护中央集权
现象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补充国家财政
原因
统治者认为不能创造新财富(愚昧自大)
抵御早期殖民和倭寇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措施
对商人进行盘剥
乾隆四口通商到一口通商(广州)
影响
积极
短期安全、阻止侵入
消极
不能根本上抵制
打击航海、丧失贸易主动权
妨碍海外市场开拓和原始资本积累
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青铜时代
二里头文化—春秋末期
冶炼生铁和钢
春秋时期
铁器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
煤冶铁
汉代
焦炭冶铁
南宋末开始,明初流行
衣被天下
发明丝织技术
上古
养蚕缫丝
汉代
“丝国”
唐代
缂丝技术
通经断纬
棉纺织业
宋末元初
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棉纺织业出现
元明
松江成棉纺织业中心
明代后期
主要衣料
从烧陶到制瓷
新石器时代
陶器发明
东汉晚期和南北朝
青瓷和白瓷
隋唐时期
制瓷业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
景德镇成“瓷都”
元代
彩瓷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分类
家庭手工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育
私营手工业
明中期
主导地位
官营手工业
西周
设车正、陶正,官府管理
职业世袭
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机会
明代前期前
代表当时生产最高水平
影响
不进入市场
缺乏竞争
工匠不满
生产积极性低
手工业的特征
农业的从属与补充
历史悠久,领先世界
多种经营形式并存
资本主义萌芽
布局随经济重心转移
古代经济农业特点
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时期
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影响
积极:自给自足、生活稳定、较高积极性
消极:狭小生产规模、简单性别分工
难以扩大再生产
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地位:自耕农:国家赋税劳役主要承担着
破产原因:过度剥削压榨
雇募制
原因
生产力
农业发展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劳动力
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