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非常完美,是历史考试必不可少的大杀器,已经过专业高中历史老师反复审查。
编辑于2020-08-05 23:44:28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形成
1895年工人阶级斗争协会无产阶级政党雏形
1898年俄国社会主义民主工党一大形式上建党,组织涣散,思想上不统一
1900年《火星报》思想和组织准备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会议,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列宁主义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背景
1861年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俄国经济落后,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一战激化国内社会矛盾
士兵要求“和平”
工人要求“面包”
农民要求“土地”
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与列宁主义的正确指导
过程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战争
工兵代表苏维埃:四月提纲
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
苏联式的革命道路:以城市为中心
意义
对社会主义运动: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对国际格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对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改变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
对世界历史: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苏俄陷入内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流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行配给制,强制劳动
积极:最大限度集中全国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胜利。消极:损害了农民积极性,违背经济规律,不能长期实行。
特点: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经济,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
农业:粮食税
工业: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租赁经营国有资源
流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按劳分配
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苏维埃国际联盟的成立: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俄罗斯
苏联模式的意义:国家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苏联解体
计划经济逐渐僵化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与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持续发展
苏联模式(1928-1991)
背景:苏联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外部的威胁
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五年计划
农业集体化,加入集体农庄,向国家更多的粮食,农业为工业无私奉献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所有制:单一公有制
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
建设方针: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化
十月革命1917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苏联模式1928-1991年
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为后来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物质条件,赢得巨大国际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