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第一章总论
教育学第一章总论提纲思维导图分享!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本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本质属性、构成要素、起源、教育制度、教育学的认识与发展等内容。觉得有帮助的话就动动小手指点个赞吧!
教育学第一章:总论,提纲学习笔记思维导图。主要是针对考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总论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
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
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自然人->社会人,故人类独有
有目的有意识自觉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与其他社会活动本质区别)
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要求三方面的矛盾运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
主导,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
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的客体,学的主体
教育影响
中介
教育的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类
个体功能/本体功能
社会功能/派生功能
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
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朱熹: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生物起源说
(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教育制度
概念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
狭义: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
(非正式非正规)有了学校但未形成系统
特点(5)
制度化教育
(正规)有了学校系统
兴起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颁布全国统一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
库姆斯:非正规教育概念
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
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19世纪欧洲不利于E普及)
单轨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利于教育普及)
分支型学制(20世纪上半叶苏联兼顾教育公平与效益)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7)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学历社会和非学历社会的界限逐渐淡化
我国近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1902壬寅学制
1903癸卯学制:新学制开端、规定小学为义务教育、在全国重视职业教育
1912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资本主义、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学堂改为学校
1913壬戌学制:开始设置职业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制沿革
1958《关于教育的指示》:二(两条腿走路)三(三个结合)六(六个并举)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有步骤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两全两重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终身教育
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
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类型和改革趋势
结构
(纵)层次结构:幼儿、初等、中等、高等
(横)类别:基础(包括学前教育和中小学)、职业技术、高等、成人、特殊
当前学制改革主要内容
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学制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教育
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
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古代社会教育(奴隶+封建)
特征
奴隶社会:学校成为奴隶主手中工具,阶级性
封建社会(5个特点和6个表现)
发展
中国
夏:学校出现,序校
商: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庠序
西周: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学术官守,国学乡学之分、六艺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儒墨显学,稷下学宫(学术自由)
两汉
西汉:罢黜百家,设太学为最高教育机构
东汉:鸿都门学、郡国学和郡县学
魏晋南北朝:国子学与太学并列,郡国学校制度(我国学制开始)上品无寒门下品...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
隋唐时期:重振儒术三教并重,科举制,六学二馆
宋元明清:四书五经,八股文
古印度
婆罗门:家庭教育,《吠陀》,僧侣是唯一教师
佛教
古埃及(僧、吏)
宫廷学校:王子王孙
寺庙学校:最高学府,学术探讨、科学教育
职官学校:培养官员
文士学校:写算,开设最多
古希腊
雅典
斯巴达
中世纪欧洲(封建):
教会学校(七艺)
僧院学校
教堂学校
教区学校
骑士教育(七技)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
人本主义:维多利诺、埃拉斯莫斯、拉伯雷、蒙田
近代社会教育(16世纪-19世纪末):4个表现
现代社会教育(20世纪50年代以来):7个特点
教育学的认识与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
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理想
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推动教育改革的教育科学研究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
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
构建教师合理化的知识结构
有助于教师塑造专业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
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奠定了儒家教育内容基础
教学原则与方法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因材施教
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罔....
温故知新
道德修养
立志有恒
自省自克
身体力行
改过迁善
教师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亚圣)
性善论:良知良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
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荀子
性恶论,化性起伪
以大儒为培养目标:将人分为四个等级:俗人、俗儒、雅儒、大儒
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理论联系实际
先秦诸子中最为提倡尊师
墨子(与儒家并称“显学”)
论教育作用:教育是有功于天下的事业,建设兼爱社会。
论强力而行
论教育内容:政治和道德教育,科学和技术教育,文史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突破儒家的六艺
三表法:本之(直接经验),原之(间接经验),用之
对知识的理解:亲知、闻知、说知(最重要)
道家:老子和庄子,提倡绝学愚民,道法自然,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学记》“两不两长一启发一结合”
教育的重要性:化民成俗其...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长善救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预时孙摩:、四个教学原则“不陵节而施”
启发诱导:反对死记硬背,“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藏息相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
西方
苏格拉底
柏拉图:《理想国》通过教育获得真知,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教育的最高目的: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教育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分阶段教育
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渊源
古罗马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修辞学教程+教学法论著)
了解儿童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
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应该德才兼备
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学习过程:模仿理论练习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
泛智
教育要适应自然
班级授课制
教学原则:直观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
卢梭:越是远离...
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齐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要素主义思想:从简单要素到复杂要素
教育要遵循自然
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特普拉: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教育学研究》西方历史上第一次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
洛克:“我们敢说....”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轻视国民教育,反对把资产阶级子弟与劳动人民的子弟一起接受教育,绅士教育在家庭进行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统觉、兴趣作用、四段教学法、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传统的三中心
福禄贝尔
20世纪教育学发展的多元化时期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
杨贤江
黄炎培
晏阳初
陶行知
陈鹤琴
梁漱溟
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
教育科学体系逐渐形成
教育理论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