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观经济学 技术、要素投入与生产者行为
初中级微观经济学,技术、要素投入与生产者行为,适用于期末考试
编辑于2020-08-13 13:19:24技术、要素投入与生产者行为
生产函数和规模报酬
生产函数及其假定
定义
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企业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其最大产量的关系
任何生产函数以技术为前提,技术改变,函数改变
固定配合比例生产函数
可变配合比例生产函数
形式
多要素投入
Q=f(L,K,N……)
两种要素投入
Q=f(L,K)
只考虑投入产出的关系,不考虑厂商的组织管理等 Q一定是当前投入下的最大产出
不同类型的生产函数
里昂剔夫生产函数
产量被假定为固定比例的生产要素系数之比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规模报酬
定义
指企业生产规模变化对收益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投入要素按比例变化带来的产量变化
情况
递增
指各生产要素按比例增加,带来的产量增加的比例超过要素投入的比例
原因:劳动的专业化分工,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等
不变
等于
递减
低于
形式
企业的适度规模
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正好使企业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短期生产函数和生产者行为短期分析
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
短期
来不及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至少由一种生产要素固定不变
固定投入
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不随产量变化的要素,如厂房,设备
变动投入
要素投入数量随产量变化的要素,如原材料,劳动力等
长期
可以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
短期生产函数
一般用一种可变要素来表示短期生产函数
k为固定投入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TP:一定的可变要素投入后对应的最大产量
AP: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生产的产量
总产出除以劳动AP=Q/L
MP:在短期中,一般指增加一单位劳动增加的产量
曲线
TP为正,AP就为正
MP>0,TP上升,MP=0,TP最大,MP<0,TP下降
MP>AP时,AP上升,MP<AP时,AP下降,MP=AP时,AP最大
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描述曲线),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会获得较大幅度的产量增加,故理性生产者会扩大生产
第二阶段
(描述曲线)理性生产者不会停留在第一阶段,也不会去扩张到第三,第二阶段是生产者的决策阶段
第三阶段
(描述曲线)这一阶段中,生产要素投入已经过多,理性生产者会减少劳动要素的投入,摆脱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下降的局面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曲线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即使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含义
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连续等量的增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超过某个特定值后,边际产量会开始递减
原因
在短期生产中,存在一个固定投入与变动投入的最佳比例
注意
以技术不变为前提
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在变动
需要在可变要素投入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
假设连续等量投入的可变要素是同质的
长期生产函数和生产者行为长期分析
长期生产函数
Q=f(X1,X2,X3……Xn)
表示长期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n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一定组合能带来的最大产量
一般以两种生产要素考察,Q=f(K,L)
等产量线
假设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而且可以相互替代,就可以用等产量线表示
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所需的生产要素数量的不同组合的轨迹(劳动和资本)
性质
更高的等产量线代表更高的产出水平
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凸向原点,即增加一种,必将减少另一种
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
代表不同的经济含义
产出可以度量出来,效用只能排序
具体形状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递减
定义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一种生产要素能够替代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原因
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都是有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种生产要素平衡使用
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随着L增加,MPL递减,MPK递增,所以MRTS递减
联系
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且产量不变时,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就表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