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史纲要-反侵略斗争和中国革命的探索-考研政治
总结了徐涛老师强化课的知识点,选择重点(加粗)、分析题重点(加粗 斜体 文字说明)、非重点(文字说明),请根据需求下载修改成适合自己的课堂笔记,更多相关内容可点击主页查看。
编辑于2020-08-17 00:08:09史纲
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3.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①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②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③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原因
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1.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2.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1.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本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特征
基本特征
1.资本一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统治支柱 3.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5.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最具综合性的说法) 6.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社会阶级的变化
1.地主阶级有的成为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资本家 2.农民阶级有些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3.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工人阶级是最早出现的新阶级) 4.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跟封建势力勾结)买办(跟帝国主义勾结)资本家,如果题目中出现官僚资产阶级,那么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都包含在内,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注解: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是劳动人民,是先进阶级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近代:争取民族独立(反帝)、人民解放(反封建) 2.现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人民群众的反抗: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中日甲午战争时,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等,都以身殉国(时期和名字对应)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激烈争夺
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1898 年至 1899 年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
局限性
①由于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 ②由于不认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 ③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作用
义和团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并没有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反侵略战争失败及其原因
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其原因有: 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早期的维新派)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孙中山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总结:甲午海战相关
瓜分中国的高潮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中国革命的探索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1.“打倒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孙中山和苏俄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一越飞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1.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2.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成为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大革命的意义 首先,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其次,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 最后,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从主观方面来说: (1)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太依赖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2)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首先,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其次,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再次,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 最后,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土地革命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2.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实行清党分共政策后,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仍是一个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之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的对象依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中国革命的性质也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仍然迫切需要一个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一是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二是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三是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八七会议: 1.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3.毛泽东: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的评价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情况下,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注解:危亡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的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南昌起义的评价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有了自己的军队)
秋收起义
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打出 工农革命军 的旗帜,有众 多工农武装参加,挫折后转移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 支部建在连上的 原则,对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开创了党指挥枪的历史性探索
广州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文章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提出了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思想
3.《反对本本主义》:重要 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土地政策
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耕者有其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 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有了政权) 2.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第九次代表大会
古田会议决议.决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确立了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原则,加强政治工作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
土地革命的挫折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1.第一次是“左”倾盲动错误;2.第二次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3.第三次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中共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以外; 3.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政治问题:瓦窑堡会议、思想问题:延安整风)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长征精神(非)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军事问题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矛盾论》《实践论》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论,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了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包括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