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2020年初级会计实务第五章收入费用利润总结。
编辑于2020-08-17 21:57:37第五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 收入
一、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收入确认的原则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
客户必须拥有现时权利,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经济利益
客户有能力主导该商品的使用
客户能够获得商品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二)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的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的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三)收入确认和计量的步骤
步骤一: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步骤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收入的确认
步骤三:确定交易价格
步骤四: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收入的计量
步骤五: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收入的确认
二、收入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
1.主营业务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
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用材料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或债务重组等买现的收入,该科目可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3.主营业务成本
4.其他业务成本
5.合同取得成本
科目核算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该科目可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6.合同履约成本
核算企业为履行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所发生的、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按照收入准则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成本,该科目可按合同分别“服务成本”“施工成本”等进行明细核算。
7.合同资产
核算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履行合同中的其他履约义务),该科目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8.合同负债
核算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该科目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9.企业发生减值的,还应当设置“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进行核算
(二)账务处理
1.一般销售商品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①借: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②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步骤】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2.已经发出商品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账务处理
①企业发出商品 借:发出商品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②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借: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发出商品 ③收到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三、履行履约义务确认收入的账务处理
(一)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
1. 收入确认时点
(1)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
(2)企业已将该商品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
(3)企业已将该商品实物转移给客户;
(4)企业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
(5)客户已接受该商品;
(6)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1)商业折扣
打折促销,不做账务处理,折扣后金额入账
(2)现金折扣
尽早收回货款,是否包含增值税,总价法不影响
账务处理
(3)销售退回
指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规格等方面不符合销售合同规定条款的要求,客户要求企业予以退货。企业收到退回的商品时,应退回货款或冲减应收账款,并冲减主营业务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账务处理
a.销售商品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b.(1)冲减确认的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财务费用 【现金折扣金额】 (2)冲减结转的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4)销售材料等存货的处理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还可能发生对外销售不需用的原材料、 随同商品对外销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等业务。企业销售原材料、包装物等存货也视同商品销售,其收入确认和计量原则比照商品销售处理。【提示】销售材料是日常行为。
账务处理
(二)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
1. 判断条件 (满足其一)
(1)客户在企业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企业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2)客户能够控制企业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
(3)企业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该企业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
2. 收入的确认方法
(1)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
(2)履约进度能够合理确定
当期应确认的收入=合同交易价格总额 × 履约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3. 账务处理
①预收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合同负债 ②归集相关成本 借:合同履约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 原材料 / 银行存款等 ③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借:应收账款 / 合同负债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合同履约成本
四、合同成本
(一)合同取得成本
1.确认条件
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增量成本是指企业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也就是企业发生的与合同直接相关,但又不是所签订合同的对象或内容(如建造商品或提供服务)本身直接发生的费用,如销售佣金等。
2.账务处理
①发生合同取得成本 借:合同取得成本 贷:银行存款 / 应付职工薪酬等 ②摊销合同取得成本(此分录将发生多次) 借:管理费用 / 销售费用等 贷:合同取得成本 同时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注意】不能确认为合同取得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二)合同履约成本
1.确认条件
①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
②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包括持续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
③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
2.下列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1)管理费用,除非这些费用明确由客户承担(因为由客户承担,便是这个合同的履约成本)。
(2)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或类似费用) ,这些支出为履行合同发生,但未反映在合同价格中。
(3)与履约义务中已履行(包括已全部履行或部分履行)部分相关的支出,即该支出与企业过去的履约活动相关。
(4)无法在尚未履行的与已履行(或部分履行)的履约义务之间区分的相关支出。
3.账务处理
①发生合同履约成本 借:合同履约成本 贷:银行存款 / 原材料等 ②摊销合同履约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贷:合同履约成本
第二节 费用
一、营业成本
1.主营业务成本
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常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
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题目没有就不写) 贷:库存商品 等
2.其他业务成本
指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账务处理
①销售材料的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②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摊销 ③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包装物摊销 ④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二、税金及附加
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账务处理
(1)计算应交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资源税等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XX税 (2)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税金及附加 (3)期末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税金及附加
三、期间费用
指企业日常活动发生的不能计入特定核算对象的成本,而应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用。
账务处理
期末无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 借:本年利润 贷: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包括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1)促销所发生的费用: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
(2)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3)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属于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发生的各种费用。
1.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
2.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以及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3.行政管理部门负担的工会经费、 董事会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 聘请中介机构费、 咨询费 (含顾问费) 、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 研究费用、 排污费等
4.企业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1.利息支出 (减利息收入) ;
2.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3.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和应收票据的贴现息等。
第三节 利润
概念
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 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 信用减值损失 +净敞口套期收益减损失)+资产处置收益(减损失)+投资收益(减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其他收益
【大赢口诀】二营二损减四费加五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一 、营业外收支
营业外收入:企业确认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收益 盘盈利得(现金盘盈) 接受捐赠利得 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 债务重组利得
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 盘亏损失(固产、部分存货) 公益性捐赠支出 非常损失\罚款支出 债务重组损失
二、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1.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项
1.纳税调整增加额
(1)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公益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2.纳税调整减少额
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税前会计利润=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递延所得税来源于暂时性差异。
1.递延所得税资产
【笔记1】递延所得税资产属于资产类科目,增加计入借方,减少计入贷方;表示未来预计可以抵税的资产。
2.递延所得税负债
【笔记2】递延所得税负债属于负债类科目,增加计入贷方,减少计入借方。表示根据暂时性差异计算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
三、本年利润
(一)表结法
表结法下,各损益类科目每月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但每月月末要将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合计数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数栏,同时将本月末累计余额填入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
(二)账结法
账结法下,每月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账结法在各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供当月及本年累计的利润(或亏损)额。
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