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原(09):认识论之认识的过程和规律
根据徐涛老师《核心考案》及课程整理,自制2021年考研政治思维导图。认识论为选择题重要考点。
根据《核心考案》和徐涛老师的课,自制2021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马原 09 认识论—过程和规律
考点 30 认识的过程(两次飞跃)
1、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概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辩证统一 它们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
夸大感性贬低理性——经验主义、经验论 夸大理性贬低感性——教条主义、唯理论
区别:同上;只有书本上能区别两者,现实生活中是交织在一起的
联系
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基本条件
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考点31 认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
概念: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
作用: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等
非理性因素(感性因素)
概念: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如联想、想象、猜测、顿悟、灵感等
作用: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考:根据题干判断属于理性还是感性因素
例: 尽信书不如无书——感性 饱经风霜的老人和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感性 感觉到的东西不能立刻理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受它——理性
考点32 认识的两大规律(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的反复性
概念: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
1、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2、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认识的无限性
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线循环,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考点33 实践和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统一
实践超前于认识→冒进主义(左倾错误)
实践落后与认识→保守主义(右倾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