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
中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精细复习大纲整理。
编辑于2020-08-19 23:16:33存货
确定
第一节
概念
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包括:原材料、在途物资、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等。
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
分类
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修理和制造完成后入库的,视同产成品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的或为销售正在开发的商品房或土地
已经取得商品所有权,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
已经发货的风险和报酬未转移给购货方的发出商品
委托加工物资
委托代销商品
其他特例
已经发货但存货的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购买方的发出商品(发出商品),属于企业的存货
受托代销的商品不能确认为受托方存货的一部分(“受托代销商品”与“受托代销商品款”)
确认条件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所有权)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举例
根据销售合同已经售出,即使该存货尚未运离企业,也不能再确认为本企业的存货
委托代销商品由于所有权并未转移,仍应确认为委托企业存货的一部分
企业承诺的订货合同,由于并未实际发生,不能可靠确定其成本,因此就不能确认为购买企业的存货
企业预计发生的制造费用,不能可靠确定其成本,因此就不能计入存货成本
初始计量
第一节
成本包括
采购成本
加工成本
其他成本
外购的存货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合理费用
包含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购买价款
应扣除商业折扣,且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相关税费
内容
进口关税
消费税
资源税
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易错点
小规模纳税人
购入货物的相关增值税计入存货成本
一般纳税人
不计入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保险费
运输费(途中的合理损耗)
仓储费
包装费
装卸费、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会计处理 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分别进行分摊 费用金额较小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
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
例外
应从供货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偿
冲减所购物资的采购成本
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的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最终造成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计入存货成本,正常设计费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入库后发生的存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阶段所必需的存储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
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为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构成
委托方账务处理
发出/验收
借或贷 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
支付加工费、运费等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税金处理(消费税)
增值税区分是 否为一般纳税人
受托方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消费税
委托方
收回后不高于受托方计税价格的
消费税计入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连续生产或高于受托方计税价格的
消费税计入借方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自行生产的存货
成本项目
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
直接人工
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符合条件的季节性和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
归集方法
生产一种产品
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
生产多种产品
相关性较强的方法对其进行合理分配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还可以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直接成本及产品产量分配制造费用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
直接人工
其他直接费用
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
注意无材料费用!
期末计量
第二节
计量原则
原则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
存货按成本计量
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定义
可变现净值
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现金流量-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进一步加工成本=可变现净值
存货成本
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如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应为调整后的实际成本
计量方法
减值迹象的判断
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其他情況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
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及 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以取得外来原始凭证、生产成本资料、生产成本账簿记录等作为确凿证据
产成品或商品
市场销售价格、与产成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售方提供的有关资料等
持有存货的目的
持有以备出售
有合同约定的
没有合同约定的
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资产负债表日取得最可靠的证据估计的售价为基础并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预算、预测不行)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事项为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提供进一步证据
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有合同按合同 没合同按市价 继续加工看估计
直接出售的部分
合同数量内地存货
其可变现净值为合同价-去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超过合同数量或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
该存货的市场价-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需要继续加工的
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销售费用-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用于出售的材料
其可变现净值为市场价-去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期末计量特殊考虑
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
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按照成本计量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计提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单项计提法)
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分类计提法)
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总体计提法)
特殊情况
一部分是合同约定价,另一部分没有约定
区分两部分,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成本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
概念
以前减计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
如果影响因素不是原计提减值的原因则不可转回
减计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
转回的金额重建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
计算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计提的作比较
大于已提数
应予补提
小于已提数
应予补提转回(限额为原跌价准备余额)
结转
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其中有部分已经销售的
结转成本的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提示
价值回升时
转回一以前多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已销售的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已计提但未全部对外销售的
按出售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已计提的用于在建工程的
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