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法的概念思维导图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一图带你了解刑法的相关知识。该导图包括刑法的基本原则、效力、解释;详细分析了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犯罪形态、因果关系等知识。喜欢请点赞收藏!关注我,能持续获取优质导图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刑法概说
刑法的概念
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简单说,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制定,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广义
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典
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
狭义
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它仅是广义刑法的内容之一。
刑法的性质
阶级性质
刑法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 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法律性质
刑法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特有属性。
刑法所规定内容的特定性
刑法所保护社会关系范围的广泛性
任何社会关系的任何方面 受到严重的侵害,只要符合 法定的条件,就都受到刑法的保护。
刑法强制方法的严厉性
刑法的谦抑性
所谓刑法的谦抑性,就是刑法不应将 一切违法行为都当做处罚对象,仅应 以具有刑法处罚必要性之危害行为, 为处罚对象。
表现形式: 刑法的不完整性
刑法并未将所有危害社会的行为 都规定为犯罪,只是将其中部分 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刑法的补充性
在能够以其他手段实现法益 保护的目的时,务必放弃刑法
刑法的宽容性
即使在社会上有现实犯罪行为发生, 如果欠缺刑法的必要性,或即使处罚 也达不到预防和惩罚犯罪的目的, 就应侧重于宽容精神,而对刑罚加以节制。
刑法的渊源
刑法典 (刑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专门,全面,系统地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的法律文件
单行刑法 (刑法典的重要补充形式)
专门规定某种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刑罚的法律文件
附属刑法 (刑法的辅助形式)
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非刑事法律文件中有关具体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的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的附属刑法只是重申刑法典的内容,没有对刑法典进行补充,没有独立的实际意义
刑法的指导思想
是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用以指导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的思想理论体系。
我国刑法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而研究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刑事立法,司法实践和刑法科学,不断适应实践和时代要求,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刑法理论体系。
刑法的根据
法律根据
刑法的法律根据是《宪法》
宪法序言或条文中全局性,方向性和根本性的规定。
宪法条文中保护性,义务性或禁止性的规定。
刑法的制定不能违背宪法的规定,否则就是违宪,或者全部无效,或者同宪法相抵触的部分无效。
实践根据
我国在同犯罪作斗争中积累的非常丰富的经验
我国的实际情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
我国的治安情况,特别是犯罪情况
刑法的任务
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保护正常的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1979年7月1日通过, 1979年7月6日正式公布,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刑法典正式诞生
刑法的体系
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刑法的体系,总体上分为总则,分则,附则
编
我国刑法将各种刑法规范科学而系统的列入 总则编和分则编之中,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章
总则和分则各自独立设章
节
总则除第一章和第五章外,其余各章下均设若干节, 分则大多数章下不设节,仅第三和第六章分设若干节。
条
刑法规范通常都是以条文形式出现 (条是刑法规范的基本构成元素)
款
有些条文表达内容较简,没有必要设款。
项
项是某些条或款之下设立的单位
刑法的解释
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刑法规范需要解释的原因
刑法条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使抽象的 法条适用于具体的案件,就需要进行解释。
刑法条文是用具体文字表述的, 可能存在缺陷,需要明确。
分类
以解释的主体为依据
立法解释
由立法机关对刑法 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作的解释
由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 或者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刑法在施行中如发生歧义,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
司法解释
由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有权的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学理解释
由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学理解释是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理论基础
以解释方法为依据
文理解释
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论理解释
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 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扩张解释
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限制解释
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侠于字面意思的解释
当然解释
刑法条文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已包含在刑法条文的含义中, 根据理所当然的方式,对刑法条文所作的解释
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有法律约束力, 学理解释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属无权解释
刑法分则有关法律的条文,是 宪法规定的延伸,补充和具体化
应当限制而不是扩张刑罚的适用 使刑法成为保护法益的最后手段
我国刑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刑法。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保卫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保护广大公民当前及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