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体系
主要内容为: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的含义
区域的特征
区域空间结构
含义
影响因素
种类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区别
乡村地域范围大,城镇地域范围小
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的基础和依托
城镇地域带动乡村地域的发展
乡村地域从事农业活动,城镇地域从事非农业活动
空间分布
区域产业结构
差异
传统的农业区域
第一场产业所占比重大
工业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发展过程
劳动力转移
工业化推进
区域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综合性指标
人文发展指数
预期寿命
教育程度
国内生产总值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传统农业占有比重较大
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经济差异小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分布疏密,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自给自足
工业化阶段
产业结构比重改变,劳动力转移,出现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托运书建设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东北老工业基地
区位优势
历史地位
面临问题
振兴措施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区域差异:逐渐缩小
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区域发展差异
四大地区的差异
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四大地区
东部
经济社会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科技水平高
西部
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部
改进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
东北
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产业结构差异
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
以重型工业为主
过渡性特征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工业化: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城市化:东部>东北>中部>西部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部>中部>西部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南方与北方
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北方
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
限制性因素: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
南方
发展优势:热量丰富,水分充足,资源丰富
限制性因素: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西部大开发
目的
意义
区域经济联系
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资源跨区域调配
原因
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
调水走向:江苏扬州到烟台、威海 、天津
可调水量:大 水质:差
中线工程
调水走向: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天津
可调水量:较大 水质:较好
西线工程
调水走向:通天河和雅砻江和大渡江上游到黄河上游
可调水量:较小 水质:最好
西气东输
主气源
塔里木气田
一线工程
路程:新疆到上海
二线工程
路程:新疆到广东
西电东送
能源分布不平衡
经济发展不平衡
线路
北线工程
内蒙古、陕西、山西、青海到北京、天津
四川、重庆、湖北到上海、江苏、浙江
南线工程
广西、贵州、云南到上海
产业转移
主要方式
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生产成本地区差异
措施
台湾企业向大陆转移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原因:发达地区“城市病”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发展阶段
低级阶段
特点:工业规模较小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破坏不大
重化工业阶段
特点:工业规模扩大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废”严重,人地关系紧张
高科技产业阶段
特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
区域产业发展过程
特点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利影响逐渐缩小
产业地域分布
特点: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