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心第五版
普心彭聃龄版第五版全书导图,至少包括一二级标题,方便现阶段写大题找要点。
编辑于2020-08-26 23:48:20普心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对象&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二.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
三.个体意识&无意识
意识(觉察)
无意识
注意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
一.任务
二.研究意义(不重要)
三.研究领域
四.科学地位(不考)
第三节.心理学の研究方法
一.客观性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
(数据)测验法
实验法
个案法
(开放)调查法
三.伦理道德
第四节心理学の过去&现在
一.历史背景
古代心理学
近代哲学(姓名+理论)
实验生理学(背)
二.心理学派别(19世纪末-20世纪初)
构造主义
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
生理心理学
行为主义
心理分析
认知心理学
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の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神经系统の进化
一.神经系统の起源
二.神经系统の进化&脑的产生
三.高等脊椎动物(哺乳)の脑
四.人类文明&脑の进化
第二节 神经元
一.神经元&神经细胞
神经元
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の传递
三.神经回路-反射弧
第三节 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脑神经(12对)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二.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脑(考频高些)
第四节 脑功能の学说
一.定位说
二.整体说
(战场)三.机能系统学说
(计算机)四.模块说
(机器学人)五.神经网络学说
第二编 人的信息加工
第三章 感觉
第1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抓关键词)
(了解)一.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注意)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三.感觉的编码
概念
理论
神经特殊能量说
特异化理论
模式理论(模块理论)
四.刺激强度&感觉大小の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概念
理论
第2节 视觉
一.の刺激
二.生理机制
眼球
视网膜构造&换能作用
视觉の传导机制
视觉の中枢机制
总结
三.基本现象
明度
颜色
空间特性
时间特性
第3节 听觉
一.の刺激
听觉产生
特点
二.の生理机制
三.(理解.了解)の基本现象
音调
频率理论 (电话理论)
共鸣理论 (位置理论)
行波理论 (位置理论)
神经齐射理论
音响(了解)
声音掩蔽
第4节 其他感觉
一.皮肤感觉
统称肤觉
具体
触压觉 (形变)
温度觉
痛觉
二.嗅觉&味觉
三.内部感觉
动觉
平衡觉(静觉)
内脏感觉(机体觉)
第四章 知觉
第1节知觉の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の加工(辨析!)
三.种类
第2节 知觉の特性 (学题点)
一.选择性 (对象&背景)
二.整体性 (整体&部分关系)
三.理解性 (理解作用)
四.恒常性
区分
五.知觉学习
六.知觉适应
第3节 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定义
形状.特征分析
轮廓•图形
图形.组成
形状识别
注意の作用
眼动.形状知觉
二.大小知觉
形成
公式
影响因素
三.深度知觉&距离知觉
肌肉线索(生理)
单眼线索
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四.方位定向
概念
现象
双耳线索(典型)
第4节 时间•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概念
影响因素
脑机制
二.运动知觉
内涵
真动的知觉
似动
概念
主要种类
第5节错觉
一.内涵
二.种类
大小
形状&方向
螺旋&运动
明暗/赫尔曼格栅/(环视时)格力德火花
三.产生原因
第五章 意识&注意
第1节 意识の一般概念 (关键背例子)
一.内涵
二.无意识(潜意识)
三.意识局限性&能动性
四.生物节律の周期性&意识状态
第2节 几种意识状态
一.睡眠&梦
二.什么是催眠
三.白日梦&幻想
四.精神活性药物→意识状态改变
第3节注意の一般概念
一.注意の基本概念
含义
注意&意识(辨)
注意の外部表现
注意の功能
二.注意の种类
选择性注意(区分配性)
持续性注意
分配性注意(区选择性)
区别
选择.持续.分配 忽略.保持.分配
补充
第4节注意の 认知-神经机制
一.注意の 认知理论
选择功能
①过滤器理论 (瓶颈/单通道)
②衰减理论
③后期选择理论 (完善加工/反应选择/记忆选择)
比较示意图: ②比①:前强度减弱,后全/无 ③比①②:前靠后(反应段),后靠前(知觉段)
④多阶段选择理论
注意&认知资源分配
二.注意の神经机制(不考)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の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の作用
三.记忆の分类
区.语义(概式) 陈述(常实)
第2节 记忆の神经生理机制 (不是重点)
一.与记忆相关の脑区
二.记忆の脑细胞机制 (只考概念)
三.记忆の生物化学机制 (了解 从未考过)
第3节 感觉记忆
一.の编码
二.の存储
感觉记忆to短时记忆 の转换
第4节短时记忆
一.编码方式& 影响效果の因素
二.短记容量
三.信息的存储&遗忘
四.信息提取
斯腾伯格实验
五.工作记忆
第5节 长时记忆
一.内涵
二.编码
三.信息存储
四.信息提取
五.信息遗忘
第6节 内隐记忆
一.一般概念
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
第七章思维
第1节思维の一般概念
一.思维の概念&特征
二.思维的种类 (选择对比)
第二节表象
一.什么是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
三.表象的脑机制
四.表象in思维中の作用
第3节 概念
一.概念の含义&种类
二.概念形成の实验研究
三.概念结构の理论
层次网络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
第4节 推理
一.三段论推理
二.线性推理
三.条件推理
第5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创造性和想象
什么是创造性
创造性的心理成分
第6章决策
一.什么是决策
二.决策的理性观
三.决策过程的研究
第八章语言
第一节 语言的一般概念
一.概念及特征
概念
特征
二.结构
顺序
具体
音位
语素
词
句子
4.意义
实践
儿童
人机交互
失语症病人
理论
人本质
三.形式
双向
对话
独白
书面
手势
单向
内部
第二节 语言 神经生理机制
一.语言 发音机制
呼吸器管
喉头和声带
口腔.鼻腔.咽腔
二.语言 中枢神经机制
布洛卡区
威尔尼克区
角回
四.语言与脑的进化
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
第3节 语言理解
一.言语理解
语音的物理性质
音位及其类别
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二.阅读理解
词汇理解
句子理解
篇章理解
第4节.语言产生
一.言语产生
研究方法
言语产生的阶段
言语产生的时间进程
二.书写产生
三.手势语
产生的单位
产生的阶段
第三编 行为调节和控制
第九章动机
第1节.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功能
二.动机与需要
需要及其种类
三.动机与目标
目标的含义
目标的种类
目标的动机机制
四.动机与行为和工作效率
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工作效率
五.动机与价值观
第2节 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
饥饿
性
二.社会性动机
兴趣
成就动机
权力动机
交往动机
学习动机
第3节.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认知理论
期待价值理论
归因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功效论
成就目标理论
六逆转理论
第四节.工作动机与组织行为
一.工作动机及其结构
工作动机的概念
工作动机的结构
组织行为
动机的激发
满意度的提高
良好的管理
第十章情绪
第1节 情绪的一般概念
一.情绪的含义与功能
情绪的含义
情绪的功能
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维度理论
三.情绪的分类
情绪的几种分类
情绪状态及其分类
第2节情绪与脑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前额皮层
杏仁核
海马和前部扣带回
网状结构
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化与情绪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情绪与分泌系统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第3节 表情
一.面部表情
二.姿态表情
三.语调表情
四.感觉反馈
第4节 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坎农-巴德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是分化的
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绪系统的功能
第5节 情绪的调节
一.情绪调节的定义
具体情绪的调节
唤醒水平的调节
情绪成分的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特征
情绪调节的恒定性
情绪调节过程的等级组织
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
三.情绪调节的类型
内部条件和外部调节
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增强调节
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四.情绪调节的过程
五.情绪调节的维度
生理调节
情绪体验调节
行为调节
认识调节
人际调节
六.情绪调节的策略
回避和接近策略
控制和修正策略
注意转换策略
认知重评策略
表达抑制策略
合理表达策略
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第四编 人的心理特性
第十一章能力
第1节 能力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三.能力、才能和天才
第2节.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一.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情绪理解、控制和利用的能力
二.能力的结构
能力结构的传统理论
能力结构的新理论
第3节 能力的测量
一.一般能力测验
智力测验的由来
斯坦福-比纳量表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
创造力测验
第4节 情绪智力
一.情绪智力的概念
二.情绪智力的理论
三.情商
第5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结构的差异
能力性别的差异
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遗传的影响
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
实践活动的影响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第十二章人格
第1节 人格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独特性
稳定性
统合性
功能性
二.人格的结构
气质
性格
自我调控系统
第2节 人格理论
一.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现代的五因素模型
二.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理论
对立类型理论
多元类型理论
三.整合理论
第3节 认知风格
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二.冲动性-沉思性
三.同时性-继时性
第四节 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
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二.投射测试
罗夏克墨渍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三.情境测验
性格教育测验
情境压力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形容词列表法
Q分类法
WAI方法
第5节 人格成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童年经验
五.学校教育因素
六.自然物理因素
七.自我调控因素
第五编 活动与发展
第十三章学习
第1节 学习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学习
二.学习的分类
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分类
根据学习的结果分类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类
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
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
第2节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格式塔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
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3节 认知和动作技能学习
一.认知学习
概念
种类
特点
二.动作技能学习
动作技能学习的概念
动作技能的种类
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
第4节.学习的规律
一.练习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
练习曲线
练习进程的特点
提高练习效率的条件
二.学习的迁移
什么是迁移
迁移的分类
三.学习与脑可塑性
什么是脑可塑性
脑可塑性的特点
第十四章人生全程发展
第1节 个体发展
一.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和关键期
个体发展的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二.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染色体.DNA.基因
行为遗传学
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三.个体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
纵向研究法
横断研究法
群体-连续研究法
第2节.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
一.出生前(胎儿期)的发展
出生前的身体发展
影响胎儿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婴幼儿的发展
婴幼儿的身体发展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
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三.儿童期的发展
四.青春期的发展
第3节 语言与认知发展
一.儿童的语言发展
语言获得的理论
语言发展的阶段
影响语言获得的因素
二.儿童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的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的机制
第4节 社会性发展
一.依恋行为
二.道德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两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三.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5节 中老年时期的发展
一.中老年时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
二.中老年时期的生活适应
健康问题
终身学习问题
社会人际关系问题
面对死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