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思维导图
中古时期是 历史学 名词,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由 西罗马帝国 灭亡(公元476年)开始,此后数百年中,在世界范围内, 封建制度 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 资本主义 抬头的时期为止·当时的世界是划分为地区的世界,以自然经济为主,世界还没有联为一体。
历史必修下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笔记,包括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两部分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的思维导图,可收藏,亦可使用后补充知识点,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整理,包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建立背景、发展过程、文明成就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三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古时期
15-5 世纪, 以475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标志, 欧洲历史进入中古时期
西欧的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度
背景
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内容
封君:授予土地者
封臣:领取土地者。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影响
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的局面
庄园与农奴制度
性质
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
土地耕种
领主自营地 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 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居民
领主:封建主,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 维护庄园的秩序
农民:法律上是自由人,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农奴: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定在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王权
特点
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的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表现
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 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 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法兰西国工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 击败各地封建主, 逐步扩大王室领地, 到15世纪晚期, 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 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这些王国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城市
时间
10—11世纪
条件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 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耕地面积增加, 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 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自治
土地状况: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
主要居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矛盾: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 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手段
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 或武装暴动
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基督教会
地位
在中古时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济: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 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政治:它也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精神: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 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 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拜占庭与俄罗斯
拜占庭
成就
经济;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十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法律
《查士丁尼法典》, 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 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衰亡
6 世纪中期之后, 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 拜占庭帝国陷人混乱。
7 世纪中后期, 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 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1453 年,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被攻陷, 帝国灭亡。
俄罗斯
俄罗斯发端于9 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13 世纪上半期, 被蒙古征服, 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16 世纪初, 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 并向周围扩张。
1547 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 改组中央机关, 镇压大贵族, 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到17 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第四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起源
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阿拉伯半岛, 多部落并存, 相互混战
建立
7 世纪初,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 年,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 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到他去世时,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扩张
7 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政治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 政治稳定,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下设各部大臣, 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 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经济
帝国经济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 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
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 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 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奥斯曼帝国
兴起
13 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上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 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14 世纪中期, 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 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1453 年, 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 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到16 世纪后期, 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国。
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