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知觉
普心第四章知觉的详细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0-08-28 23:29:40知觉
定义:是对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应
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①他们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②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割,因而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区别 ①反应内容不同,感觉反应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应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②知觉成分更加复杂,知觉虽然以感觉为基础,但它并不是感觉的简单集合。 ③感觉是单个分析器作用的结果,知觉需要多个分析器共同作用。 ④知觉中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
知觉的信息加工
加工方式
自下而上的加工
知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特性,对这些特征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如颜色的明度知觉依赖于光的波长和强度。
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的产生还需要加工自己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这种加工方式叫自上而下的加工或叫概念驱动加工。如我们去火车站接一位不认识的客人,我们对来人的期待将影响到我们对他的识别和确认。
模式识别理论
定义:由若干元素集结在一起组成的一种结构,或者说在我们周围的具有某种结构的整体,把人们输入的刺激,即模式的信息与常识记忆中有关信息进行匹配,并辨别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分类
模板说
原型说
特征说
结构优势描述理论
知觉的组织原则
封闭:可以把事物知觉成一个整体,把缺少的部分补充上来
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邻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特性
知觉选择性
定义:知觉选择性是由于感觉通道的限制,我们只能感觉到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一部分事物,对他们的知觉非常清晰,而把其他一些事物当做知觉的背景,对他们只有模糊知觉的现象。
影响因素: ①强度较大,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客体易成为选择的对象, ②客体自身的组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规律性等,使他们容易被选择为图形, ③知觉者的经验、兴趣、爱好及职业等也都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
知觉整体性
定义:指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直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影响因素: 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 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作用: 大大提高了人知觉事物的能力 整体知觉会抑制个别部分的知觉
知觉理解性
定义: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要根据已知线索,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最后对知觉对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影响因素: ①个体以往经验 ②词语的作用 ③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以及定势等。
作用: 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知觉恒常性
定义: ①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对他的知觉印象却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 ②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形状、大小、明度、颜色和运动恒长性等多种
影响因素: ①视觉线索 ②知识经验
知觉适应
定义: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叫知觉适应。 如: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一个戴过眼镜的人,在新换了一副眼镜之后,开始会觉得不舒服,半天或一天之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
知觉学习
定义:是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知觉学习发生在所有感觉通道中。
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知觉定势:是指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知觉的影响。
知觉习惯:是指我们平时都按正常方向知觉人脸的整体特征,这种经验会影响对面孔细节的知觉。
种族效应:是指我们很容易分辨本民族的人脸,而不容易分辨异民族的人脸。
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物体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幻觉偶然产生,错觉必然产生
种类
大小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螺旋和运动错觉
明暗错觉
不同感觉通道相互作用产生的错觉
产生的原因
模拟为主:眼动说
移情说
固定倾向:完型倾向说
透视说
三维用在二维上:常性误用说
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运动知觉
对空间中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真动知觉
定义:对物体本身真正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似动知觉
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
主要形式
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和时间相继呈现时,会看见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运动。也叫最佳运动,电影电视霓虹灯的视觉效果就属于动景运动
诱发运动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是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动的带着静的动。动静同时呈现)
自主运动
注视暗室中的光点,会感觉他在动。(晚上的星星抽烟)
运动后效
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运动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会感觉他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继时运动先看洞再看镜静)如瀑布错觉
时间知觉
定义: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或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
影响因素: ①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准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最差 ②一定时间内事件的数量和性质 ③兴趣与情绪 ④个体差异
空间知觉
含义: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认识。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和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等几种。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取决于物体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的大大小、物体距观察者的距离,以及物体周围的参照物等因素
①大小距离不变假设: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公式a=A÷D ②物体熟悉性:熟悉性可以使人们能够准确地知觉到物体实际大小 ③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当一个物体处于大物体包围中,它看上去显得小,反之则显得大 ④体态变化:当人俯视或者仰视时,知觉对象都会缩小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又叫立体知觉、远近知觉或距离知觉,即把物体知觉为立体的三维的知觉。
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
肌肉线索
调节:指晶状体的形状,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辅合: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单眼线索
对象重叠(遮挡)
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
线条透视
两条向远方延长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
空气透视
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空气的过滤作用和有它引起的光线的散射。因此近的东西清晰远的模糊
相对高度
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一个就显得远些
纹理梯度(结构极差)
视野中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是产生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
方位知觉
认识资源有限 双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