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上地理——2——第二章地形和地势
无数据
七上地理——2——第二章地形和地势的思维导图,我国地形特点有: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有气势磅礴的高原、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有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连绵起伏的丘陵。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道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离印度洋较近,受季风影响显著
季节
冬季——亚欧大陆内部吹偏北风,寒冷干燥
夏季——从太平洋吹来东南风,印度洋吹来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季风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就越来越小
高大山地
山地阻挡气流,两侧气候差异明显
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青藏高原
海拔高、面积广
形成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长江以南
被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纬度和阿拉伯半岛相近
竺可桢
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早年从事台风和东亚季风的研究
代表作《气象学》《物候学》
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大
一些高大山地,气候明显的垂直变化——横断山区
地区
东部——季风气候
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部——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西部——高原山地气候
降水分布
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
大部分集中在4-10月,这期间占全年总降水的80%左右
南方雨季开始早、雨季长,北方雨季晚、结束早
温度带
根据南北气温差异,从北向南分为5个温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夏季气候
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7月平均温度在20℃以上
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吐鲁番,人称火州
冬季气候
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1月份由南向北逐渐降温
1月0℃等温线大致——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50℃
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
地形特点
地形类型多样
有纵横交错的山脉
有气势磅礴的高原
有一望无际的平原
有群山环抱的盆地
还有连绵起伏的丘陵
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巴颜嘎拉山脉、秦岭、南岭、大别山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噶喇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唐古拉山脉
地形与民俗
山体是天然的回音壁,深谷是自然的共鸣箱
黄图高原的秦腔兼有山地民歌的吆喝和西北民风的淳朴
子主题
优势条件
因耕地资源不足
山区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具有优势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地形骨架
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在山脉构成的网格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海拔最高/最低
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接处,海拔8844.43米,世界最高峰
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南麓。盆底的艾丁湖洼地——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我国陆地的最低点
七上地理—2 第二章 地形和地势
不利条件
地面崎岖,交通不便
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地势趋势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
优势
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众多河流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阶梯式分布,河流从高一阶梯流入低一阶梯,落差大,水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