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吸光光度法
无数据
本图是与吸光光度法有关的知识,包括如何去除背景,如何减少误差,分光光度计组成等等,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喜欢分析化学的朋友们。
吸光光度法
常识
互补光之间可以得到白光
物质吸收了某一束光, 呈现出来的它的互补光
朗伯—比尔定律
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及 数据处理装置
吸收光谱
不同物质曲线形状不同
A的大小取决于c的大小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化合物组成因素
显色剂
要求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有色化合物物质组成恒定
有色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
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颜色差别大
种类
磺基水杨酸
Fe3+
紫红色(1.8~2.5)
褐色(4~8)
黄色(8~11.5)
丁二酮肟
Ni2+
红色(有NaOH与氧化剂)
1,10-邻二氮菲
Fe2+
橘红色(5~6)
二苯硫腙
Cu(II) Pb(II) Zn(II) Cd(II) Hg(II)
偶氮胂III
Th(IV) Zr(IV) U(IV)
铬天青
Al(III)
5~5.8
结晶紫
Tl(III)
HBr中
多元配合物
混配化合物
一种金属离子+两种不同配体
离子缔合物
金属离子+配体→阴阳离子
金属离子—配体—表面活性剂体系
胶束化合物
溶液酸度
影响
平衡浓度和颜色
金属离子存在状态
化合物组成
显色剂用量
反应可逆加过量
过量引起副反应
时间
温度
溶剂
有机溶剂常降低有色化合物的解离度, 提高显色反应灵敏度
双波长吸光光度法
测Y混有X,ΔAy要尽量大,Ax要一样
偏离(误差)
原因
非单色光
介质不均匀
化学反应引起的解离
解离
配位反应
其他反应
解决方案
控制酸度
掩蔽剂
改变干扰离子状态
合适的参比溶液
增加显色剂用量
分离
相对误差
吸光度在0.2~0.8较好
吸光度为0.434时误差最小
吸光光度分析
测定波长
选最大吸收波长
参比溶液
显色剂无色
试液无色
蒸馏水
试液有色
不加显色剂的被测溶液
显色剂有色
不加试样溶液的试剂空白
将被测组分掩蔽,显色剂及其他试剂均按试液测定的方法加入
改变试剂加入顺序
参比溶液不加无色试剂
曲线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