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特点是弥散性微血栓形成,不仅造成微循环障碍,而且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从而引起广泛出血。DIC是内科重症,死亡率高。
病因甚多,其中以感染性疾病最多见,其次是恶性肿瘤、产科病理状态、手术、创伤及各系统严重疾病,
凝血系统激活,形成微血栓
血小板活化
TXA2、PF3及ADP,强化血小板的聚集活化。PF3促进凝血
凝血障碍
在DIC早期,促凝物质的增多、组织因子的释放和凝血酶的大量形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随着广泛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消耗性下降,血液呈低凝状态
在DIC后期,随着纤溶酶原的激活,血液呈纤溶亢进,凝血障碍进一步加深
微循环障碍
由于微血栓对毛细血管的堵塞作用,组织缺氧后的炎症因子释放
多种血管调节活性物质如激肽、血栓素、纤维蛋白分解产物的增多,引起微循环调节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诱发休克
微血管病性溶血
缺氧、酸中毒及氧自由基的作用,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在纤维蛋白网的切割作用下,发生溶血
出血
急性型往往有广泛的自发性出血,常见于皮肤黏膜,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
微血管栓塞
持续时间过久可导致受损器官缺氧、代谢紊乱、组织坏死,甚至功能衰竭
微循环障碍
低血压或休克多见于急性型患者,可突然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呼吸及循环衰竭等症状
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4g/L
3P试验阳性或血清FDP>20mg/L,或D-二聚体升高
PT缩短 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或APTT延长10秒↑
血小板:正常=0分,<100×10⁹/L=1分,<50×10⁹/L=2分
纤维蛋白标志物:
不升高=0分,轻度升高=1分,明显升高=2分
PT延长,<3秒=0分,3~6秒=1分,>6秒=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