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任何事情的选择上,要让对方感觉到是自己在做主,你扮演的只是一个支持者的角色。
3||| 挖掘对方动机时,要尽量使用“想要做什么”和“为什么”提问,而避免使用强迫式或命令式的“必须做,不然......”。
4||| 在使用认知失调方法时,要区分“想要做”和“应该做”的不同含义。“我应该9点上班,可我总是迟到”,这并非认知失调,因为他自认为就是这种人。
3||| 定期检视你自己的动机。你为的是赢得一场权力争夺还是激励他人的动力,发挥影响力?你必须尽力保持清醒,忠于真正的目标。
4||| 让对话的大门保持敞开,在明显的拒绝改变的态度中,找出一丝动力的火花。
3||| 按照「迈克尔6问」问题的顺序从第一题到第五题回答,快速不要思考的写下答案
4||| 写下来为什么要改变,并且重复4次,强化自己的信心
一个人全力以赴地做某件事,出于内在的动机,而不是别人的要求。这就是迈克尔6问的内在逻辑。
是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潘塔隆提出,是全球心理学界最著名的说服模式,只需要连问6个万能问题,就能迅速地将对方引入你预先设定的思维模式,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被你说服。
这一步,我们不再需要问为什么了,我们现在要问的是如何做。
当立刻影响力顺利进行时,很容易一直进展下去,进而拟定一个行动计划。
理想的行动计划是一份跟自己订的合约,包括可衡量的目标、期限与可行的方法等要素。
问题是不见得所有的事情都会进展得如此顺利,当已经试过而仍然无效时,
我们仍然要接受自己的处境,思考下一步。
努力思考这些理由,是确认自我的价值观的一步。
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才能找到,所以时间、耐心、信任和创意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也只有这样,才能接近问题的核心,让改变真正的发生。
前面的步骤是为了找出改变的理由,接下来的步骤则是为了深化受影响者的决心,
帮助受影响者想象出一个已经在他身上发生的改变,
使之感到满意或振奋,以正向的态度让受影响者期待改变后的结果。
这个步骤为的是确认对方的决心。
为什么背后的答案促使他们去思考更深沉的理由,
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找到自我动力的最佳方法。
分数只是一种评判,重要的是对方思考的过程。
让对方开启用正面的态度专注于下一步的思维模式,
怀抱着任何事情都可以解决的想法。
让对方专注在现在,而不是专注在未来,否则让目标显得遥不可及。
要用重述或是应和的方式挖掘出对方的动力,帮助他理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就好像拿着一面镜子在对他说话。
内容来源 | 知乎 制作软件 | 亿图脑图 Mind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