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八下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01
无数据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主席为主要代表的党员,创立了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苦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试点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怎样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步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步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每三步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拨乱反正
恢复刘少奇名誉
1980年,中共中央撤销对“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各种罪名,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使建国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中共十一届全会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组织路线
个人崇拜
集体领导(以邓小平为核心)
经济路线
"以阶级斗争为纲“
改革开放
思想路线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
2013年
上海自贸区 成立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1992年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90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88年
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1985年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4年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80年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978年底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汇总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时间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年开始
内容形式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 合作社
“一大二公”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户使用(包干到户)
土地归属
农民所有 (私)
集体所有 (公)
影响
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
提高生产力 (利)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弊)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启示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背景
“两个凡是”引起全国上下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北京
会议内容
思想上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制作软件 | 亿图脑图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6
5
历史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