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八下第四章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01
无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1999年12月20日0时0分0秒,澳门正式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香港正式回归祖国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一个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提和基础
两制并存
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主体
资本主义制度-从属和派生
高度自治
港澳台地区回归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和平谈判
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各民族团结奋斗,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直接原因
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旗)
1949年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朝代
历史史实
清朝早中期
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设伊犁将军;士尔扈特族回归祖国
元朝
实行四等人制;回族形成;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宋朝
潭渊之盟;岳飞抗金
唐朝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被称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
北魏
北魏教文帝改革
西汉
张骞出使西域;北击匈奴;昭君出塞;设西域都护管理新疆
秦朝
北击匈奴长城;南统越族修灵渠
巩固
促进
港澳回归
邓小平 “一国两制”
“两制”: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团结 与 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的交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1992年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93年
汪辜会谈
1995年
八项主张
2005年
“和平之旅”(连战访问大陆)
2008年
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
习近平主席同马英九会面
民族 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实施
五个民族自治区先后建立
意义
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共同繁荣发展
政治
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
经济
优惠政策、人员支援等
文化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结合措施
西部大开发政策、兴边富民行动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前提),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自治权
民族立法权、财政经济自治权、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
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自治机关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制作软件 | 亿图脑图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10
9
历史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