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
哲学生活是四本书里面考点最稳定的,基本没什么修改,需要提醒的是近几年的一些新提法,比如: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等。根据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哲学复习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二级知识点。
编辑于2019-04-11 03:24:29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下图分别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与分配、生产,劳动与经营、生活与消费这四个板块为你介绍。本图总结详细,考试复习就靠它了!
什么是国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政府?什么是国际社会?下图全方位总结《高中政治》的知识点,让你一图看懂高中政治的基本要求,政治复习不再难,获取这一利器,帮你轻松取得好成绩。
高中政治学习笔记分享!这份文化生活学习笔记思维导图详细的讲解了文化生活的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建议立马收藏学起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下图分别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与分配、生产,劳动与经营、生活与消费这四个板块为你介绍。本图总结详细,考试复习就靠它了!
什么是国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政府?什么是国际社会?下图全方位总结《高中政治》的知识点,让你一图看懂高中政治的基本要求,政治复习不再难,获取这一利器,帮你轻松取得好成绩。
高中政治学习笔记分享!这份文化生活学习笔记思维导图详细的讲解了文化生活的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建议立马收藏学起来!
哲学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作用: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定义
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①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
种类
自然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思维科学知识
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世界本原是谁——唯物与唯心
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知论与不可知论
派别
唯物主义:朴素→机械→辩证、历史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马哲
真正的哲学:时代的精华
科学的哲学
特点
唯物+辩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社会)
辩证唯物论
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
自然+历史→历史唯物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规律
人生价值观
科学性→革命性(指导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物质
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
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意识
能动性(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作用)
目的性
计划性
选择性
创造性
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调节人们生理活动
本质: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运动
运动与物质关系
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反驳)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承担者→(反驳)唯心主义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静止是有条件、暂时、相对的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物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规律
普遍的
客观的
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关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因此要按规律办事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
要坚持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主观能动性:想、做精神
认识论
实践
直接现实性
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认识真理
真理的特点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一旦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具有具体性。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以及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的制约。
而且客观事物的展现和暴露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再实践到再认识的反复多次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认识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没有所谓的推翻真理一说)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认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唯物辩证法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总特征
联系观
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注重主观条件;既要注重内部条件,又要注重外部条件;既要注重有利条件,又要注重不利条件。
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坚持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部分离不开整体
④整体影响部分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性
有序性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观
发展具有普遍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
要求我们创新。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方式是前进的、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为什么前途是光明的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为什么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要经历从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旧事物的阻碍。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化,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引起新的量变
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
②坚持适度原则
③学会优化结构
④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核心:矛盾观
矛盾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的属性和趋势,矛盾一方以另一方为前提,在特定情况下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属性和趋势,没有斗争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概要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特殊性和普遍性
普遍性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特殊性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
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全面的看待问题,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重视主流又不忽略支流。
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与重点论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
重点是有两点的重点,不是一点论。
离开两点谈重点,或者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意义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创新
辩证否定观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是联系的环节。
是发展的环节。
实质是“扬弃”
革命批判精神
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同时包含否定理解。
从其暂时性考虑。
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怎么做
①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②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创新意识
意义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同步性
最突出的表现:对存在具有反作用
两大规律(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两大基本矛盾的解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发展总趋势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社会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走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生的发展(人生价值观)
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的价值存在于创造价值,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特点
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因人而异: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两大标准
自觉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人生价值的实现
客观条件
在劳动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
主观条件:砥砺自我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