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3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圈层结构, 了解地震及其基本构成,掌握地震波的特征,区分地球的圈层和圈层特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演化知识框架梳理,介绍了基础知识,其中化石形成过程=硬体+尽快掩埋+石化作用。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区域发展, 第一章第一节了解区域,掌握区域的特征和分类,通过案例可以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1.3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和地震波
地震
定义
自然灾害
分类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地震多发的原因
板块交界
人为诱发
分布
世界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中国:西北,西南,东部沿海
危害
构造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等震线
震中距
区分
震级(一个)
烈度(多个)
影响烈度的因素
震级(正相关)
负相关
地质构造
地面建筑物的坚硬程度
地震波
横波(S)
速度慢
介质:固
纵波(P)
速度快
介质:固液气
应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有明显界限)
不连续面
莫霍面17千米
古登堡面2900千米
地壳
位置
组成元素:氧硅铝等,硅酸盐类矿物
结构组成
硅铝层(不连续)
硅镁层(连续)
特点
固体外壳
厚度不均,厚度最小
规律: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大陆、海洋、高山)
地幔
元素组成:铁,镁
上地幔
下地幔
固态性质
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特殊
岩浆发源地:软流层(80—400km)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或软流层以上)
地核
元素组成:铁,镍
外核
内核
外核呈熔融状态或液态
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大
特殊:可能是地球磁场
地球的外部圈层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大气圈
组成:气体(氧、氮)和悬浮物质
特点:随海拔升高,大气密度减少
作用
为生物提供氧气
调节气温
水圈
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组成(状态)
液态水
固态水
气态水
位置(状态)
海洋水(主体)
陆地水(最密切)
地表水
地下水
大气水
生物水
生物圈
所有生物
其生存环境
组成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全部
岩石圈的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