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美术概论:王宏建思维导图
总结了王宏建版本《美术概论》的思维框架,易背诵复习
编辑于2020-09-09 10:44:07美术概论
第一章 本质论
1. 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
创作主体
I. 情感说
维隆:美术是情感的表达(重要性)
II. 表现说
~是心灵的表现(克罗齐、伯格森、科林伍德)
III. 无意识说
~是本能欲望的表现(弗洛伊德)
IV. 游戏说
~是自由的游戏(康德、席勒、斯宾塞)
名词解释2020
主客体关系
I. 理念说
~是理念的感性体现(柏拉图、黑格尔、宗炳)
II. 模仿说
~是对现实的摹仿(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唯物主义)
III. 巫术说
~是巫术摹仿(目的:狩猎成功)
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里最早提出
美术本体(形式主义美学)
I. 有意味的形式说
~是有审美意味的感人形式(贝尔、罗杰弗莱)
II. 媒介说
格林伯格:~是媒介
III. 情感符号说
~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代表人物:恩斯特.卡西尔;苏珊.朗格
IV. 异质同构说
阿恩海姆:注重形式,不需要再现自然对象也能表达其本质
异质同构:不同的力结构一致可以激起审美感受
马克思主义方面
2. 美术的社会本质
在社会中的位置
I. 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反作用于上层建筑)
II. 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
III. 美术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
IV. 与“中间环节”的关系
V. 与宗教、哲学的关系
与社会生活
I. 概念
II. 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与社会生产
I. 特殊的生产形态——精神生产形态
II. “艺术生产”
3. 美术的认识本质
美术以特有的掌握世界方式
I. 与宗教的区别
II. 与哲学的区别
视觉形象性
I. 基本特征
II. 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III.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真实性
I. 客观世界—再现真实
II. 主观世界—表现真实
III. 艺术典型
4. 美术的审美本质
美术与美
I. 反映现实美
II. 创造艺术美
审美本质
I. 人化的自然
II. 美与美感的本质
III. 美术是美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审美特征
I. 一般审美特征
II. 特殊审美特征
5. 美术的历史本质
时代精神
6. 补充
A. 柏拉图
B. 黑格尔
C. 康德
D. 艺术意象
E. 艺术的情感特征
第二章 创作论
1. 创作主体 美术家
I. 美术家
名词解释
II. 美术家的主体性
创作中的地位作用
主体意识和自我表现
创作意识和创作个性
III. 美术家的修养
艺术天赋与专业技能
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
文化素养与思想修养
2. 创作活动
创作过程
构思活动
美术创作(名词解释)
传达活动
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的二重性
美术创作的传达过程
表现技巧
艺术技巧、精神生产方式、审美意识表达、掌握物质媒介
心理活动
心理要素
直觉
记忆
联想
理解
情感活动
无意识与灵感
无意识
灵感(客观存在)
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的特征
形象的思维、逻辑性、情感性、想象性
形象思维的逻辑规律
和谐律、融合律、理想律
抽象思维的含义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比较
区别
联系
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
是精神生产活动,过程包括审美认识和表现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反映现实社会,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表现 具有包容性
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古典主义
终于自然、合乎理想 主张摹仿古希腊古罗马风格 有规定法则,具有现实主义因素、保守性、封闭性
自然主义
追求真实、不要求典型化 以以科学的角度认识自然和人(生物、物理) 米勒:更符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浪漫主义
奔放、主观激情、理想生活
描绘美好世界、注重幻想和奇幻的艺术形象 塑造的形象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3. 创作成果 美术作品
构成因素
内容
题材
主题
意义
形式
组织结构
美术语言
形式美
二者关系
创作角度
接受角度
相关属性
意境
风格
格调
品味
商品属性
艺术美
特征
永恒性
集中性
普遍性
创造性
4. 补充
艺术思潮
艺术思维
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艺术家体验生活的特点
艺术表现的定义
艺术表现的特点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第三章 接受论
1. 性质与特征
美术接受的本质
美术接受与美术作品
美术接受是一个无线的创造过程
2. 社会环境与环节
社会环境——美术世界
社会环节
美术批评
3. 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
准备阶段
初级阶段
高级阶段
4. 美术的审美教育
社会功能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的意义
艺术教育
5. 补充
如何理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第四章 发生论
几种美术发生的理论
1. 游戏论
席勒、斯宾塞
《美育书简》
2. 巫术论
泰勒、弗雷泽、雷纳克
宗教、巫术活动中产生
3. 劳动论
普列诺汉夫《论艺术》
美术发生的动力
1.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美术的创造主体,提供生物学上的前提
为美术发生中创造主体的各种能力,提供生物学条件,为美术形态发生成为可能
2. 主体的生物性与原始美术的发生
人通过劳动实践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主体自身 改变主体与自身关系的同时,与主体之间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历史过程与阶段
美术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众多因素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组成的立体结构
美术发生的上限——人工性
美术形态的发生
含义:把美术与非美术区别开(本质特征美术形态性)
先后次序:20万年前(石器具有形态因素);旧石器时代(写实形态);新石器时代(装饰写实)
抽象装饰形态发生的条件和契机
写实形态与装饰写实形态发生的条件和契机
美术审美的发生
含义:人工性、审美性、形态性
原始美术中形式形态的审美特征
原始美术中写实与装饰写实形态的审美发生
原始美术的性质及历史中的转换
物质、观念都以实用为主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思想体系、生产力有局限 无法采取欣赏态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论) 不是美术性质的一面同样是实用的
第五章 发展论
客观规律
美术发展的自律性(他律性)
美术的存在和发展依附与现实的物质生活 是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和发展,不具有独立性
经济与美术发展
经济决定美术(发展) 美术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
社会意识与美术发展
与宗教
与哲学
美术发展的自律性
继承借鉴与创新
继承借鉴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是美术自身延绵发展的内在机制
艺术从本质上说是创造的艺术,创造是艺术生命之所在
智力发展的两种形态:常规发展和风格转型
形式风格变化律
美术创作的兴盛与衰落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不要把风格的变异误认作艺术的衰落
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共同性,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风格
正确认识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对于世界各民族紧密的联系,具有现实理论意义
民族美术是在与其他民族的相互影响中发展的 在当今经济文化一体的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1. 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
1.1. 以味觉、触觉为原型的感知方式
1.2. 三大美学价值
儒家:中和之美;雄健与充实;不忍人之心;宇宙心灵
道家:自然之美;虚境与空灵;玄、素;水墨
禅宗:存在的追问;冲淡与禅味;悟;圆满
1.3. 中国艺术的形而上学
本身就有一种形而上学的功能
形而上学由整个艺术活动实现
中国艺术的最高价值不是模拟,而是通过写意以参赞造化
2. 中国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2.1. 形与神
2.2. 似与真
2.3. 理与法
2.4. 雅与俗
2.5. 意与境
2.6. 笔与墨
2.7. 解衣般礴
2.8. 气韵生动
2.9.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10. 搜尽奇峰打草稿
3.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3.1. 原始美术
3.2. 先秦美术
3.3. 秦汉美术
3.4. 魏晋南北朝美术
3.5. 隋唐美术
3.6. 五代宋辽金元美术
3.7. 明清美术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1. 西方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
1.1. 以视觉、听觉为原型的感知方式
1.2. 两大美学价值
希腊式:神圣秩序;强调多样统一的形式观念;理式
基督教:超绝宇宙观、上帝的绝对美;象征主义;光和色彩
二者的共同之处:;都肯定神圣的秩序、都主张神圣的美学价值与外在的方式存在 决定了西方人以视觉、听觉为审美意识的典范方式
1.3. 西方艺术的形而上学
艺术与宗教功能密不可分
西方为学价值的外在性质
古典艺术的复兴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宗教神权的逐渐衰落
2. 西方艺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2.1. 再现与表现
2.2. 具象与抽象
2.3. 情感与形式
2.4. 理性与非理性
2.5. 优美与崇高
2.6. 主观与客观
2.7. 模仿论
2.8. 表现论
2.9. 形式论
3.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3.1. 古希腊罗马时期
3.2. 中世纪时期
3.3. 文艺复兴时期
3.4. 巴洛克(17)、洛可可(18)时期
3.5. 19世纪
3.6. 20世纪
中国当代美术
大变革中的当代美术
本世纪初便见其端倪 二三十年代达到高潮
当代中国美术的历史描述
十七年美术
文革时期
新时期
第六章 门类论
美术的基本特征及门类的划分
基本特征: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空间性
造型性是印象化手段的基本特征
视觉性: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
门类划分
广义
建筑,工艺美术,雕塑,绘画,设计,园林,书法,篆刻
功能
纯美术、实用美术
形态
具象美术、抽象美术
主要门类
建筑,工艺美术,雕塑,绘画,设计,园林,书法,篆刻
美术与其它种类艺术的关系
艺术的综合发展与门类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