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相关知识点思维导图。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3章《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2章,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苏科版8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梳理,展示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条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种组织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核心内容,便于记忆和复习。还介绍了多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和“边边边”等,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由来、内容、应用格式以及推论。这些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使用其他版本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物态变化
温度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度,℃
热力学温度
以宇宙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273℃为起点的温度
单位:开尔文,K
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是273K
T=t+273
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
2.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种类
实验室温度计
-20℃~110℃
分度值:1℃
体温计
35℃~42℃
分度值:0.1℃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甩几下
寒暑表
-30℃~50℃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和凝固
熔化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晶体熔化
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规律
1.晶体吸热,温度上升
2.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
3.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
注意:晶体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熔化
温度持续上升,也需要持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由液体变成固态
晶体凝固
条件: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
1.液体放热,温度降低
2.达到凝固点时,开始凝固。
此时,液体要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
注意:凝固过程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凝固
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分子整齐规则排列的固体
海波、冰、石英、水晶、金刚石、食盐、明矾、金属
熔化时,温度不变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即熔化时的温度
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非晶体:分子杂乱无章排列的固体
非晶体吸热时,温度不断升高
松香、玻璃、石蜡、沥青
非晶体没有熔点
吸热与放热过程
吸热: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凝固、液化、凝华
升华与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液化和汽化
液化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条件: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蒸发
定义: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影响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沸腾
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规律:在沸腾的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