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泌尿系统
临床医学系统解剖泌尿系统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0-09-14 15:15:12泌尿系统
肾
肾的外形
A. 是位于腹膜后方,脊柱两侧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左右各一。正常人的肾表面光滑,质地柔软,呈红褐色。肾长约10cm,宽约5cm,厚约4cm,重量为134~150g,女性肾略小于男性肾。
B. 肾具有2端、2缘和2面,上、下端,内、外侧缘,肾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肾蒂。肾窦内主要容纳肾动、肾静的分支和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肾的构造
1. 肾实质由皮质和髓质两部分构成肾皮质。富有血管于新鲜标本上呈红褐色,肉眼观察可见密布的细小颗粒;肾髓质,色淡红,含有许多小管道。肾髓质是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
2. 2~3个肾锥体合成一个肾乳头,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汇合成一个肾盂,肾盂离开肾门后向下走行逐渐变细,约在第2腰椎体上缘移行为输尿管。
肾的位置
①正常成年人的肾位于父母后进系类脊柱的两侧。贴靠腹后壁的上部。正常时胜的位置可随呼吸和体位而上下移动。
②左肾在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肩盘之间;右肾在第12胸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体上缘之间。
③一般女性低于男性,儿童低于成人,新生儿则更低,甚至可达髂嵴附近。肾门约平第1腰椎平面,距中线约5cm。
肾的被膜
I. 纤维囊分为两层,一层贴于肾实质表面,另一层包被肾窦结构的表面。并移行为肾血管鞘,随血管进入肾实质。
II. 脂肪囊又称肾床,脂肪经肾门深入到肾窦内,充填于各管道结构与神经之间;脂肪囊对肾起弹性垫的保护作用。
III. 肾筋膜分为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肾筋膜向深面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束,穿过脂肪囊连于纤维囊,对肾起固定作用。
剩肾的正常位置靠多种因素维持肾被膜、肾血管、肾的毗邻器官、腹内压以及腹膜等对肾均起固定作用,肾的固定装置不健全时,可形成肾下垂或游走肾。
输尿管
输尿管的走行和分部:小骨盆上口以上部分为输尿管腹部;小骨盆上口至膀胱壁的部分为输尿管盆部;斜穿膀胱壁的部分为输尿管壁内部。
输尿管的狭窄部位:①上狭窄位于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②中狭窄位于输尿管与查血管交叉处。③下狭窄在输尿管的壁内段 。这些狭窄处长是输尿管结石滞留的部位。
输尿管为位于腹膜外位的细长肌性管道,左右各一;输尿管上端起自肾盂下端,下端终于膀胱。输尿管有较厚的平滑肌层,可做节律性的蠕动,使尿液不断地流入膀胱。
膀胱
膀胱的形态
①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分为膀胱尖、膀胱体、膀胱底、膀胱颈4部分。
②膀胱三角: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由于缺少黏膜下层黏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不形成皱襞。输尿管间襞,呈苍白色,是膀胱镜检查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膀胱的位置
A. 成人的膀胱位于小骨盆的前部,前方为耻骨联合的后方。新生儿膀胱的位置比成人的高,大部分位于腹腔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骨盆的发育,膀胱的位置逐渐下降。约在青春期达成人位置,老年人应盆底肌肉松弛,膀胱位置更低。
B. 膀胱空虚时膀胱尖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膀胱充盈时膀胱尖即上升至耻骨联合以上,这时腹前壁折向膀胱的腹膜也随之上移,使膀胱的前下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膀胱壁的构造
i. 膀胱壁由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构成,外面覆以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即浆膜层。肌层由平滑肌纤维组成,外层和内层多为纵形,中层主要为环形,三层相互交织不易分开。
ii. 膀胱逼尿肌对排尿起重要作用。一般认为男性平滑肌在尿道内口周围呈环形排列。形成膀胱括约肌,在女性则多斜行或纵行,不形成明显的括约肌。
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囊状肌性器官,其形态大小、壁的厚度,位置和毗邻关系随尿液的充盈程度和年龄不同而变化,成人膀胱的容积为300~500ml。新生儿膀胱容量约为成人的1/10,女性的膀胱容量小于男性,老年人因膀胱肌张力降低而容量增大。
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