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导图笔记
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编辑于2020-09-15 16:00:03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
绪论
信息与信息资源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通信领域
申农
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布里渊
信息就是负熵
维纳
同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
本体论
认识论
信息资源的内涵
信息资源
系统论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为某种目的而生产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
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活动经费等)的集合
本书
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信息源
即信息的来源,可分为非文献信息源和文献信息源
按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
一次信息源
本体论信息源,所有物质均为一次信息源
二次信息源
感知信息源,人的大脑所储藏的潜在信息资源
三次信息源
再生信息源,包括口头、体语、文献、实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最重要
四次信息源
集约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或实物信息源的集约化
按信息源的内容类别
自然信息源
社会信息源
经济信息源
科技信息源
控制信息源
按信息源的运动方式
静态信息源
文献信息源、实物信息源和集约信息源
动态信息源
本体论信息源和感知信息源
信息位差(信息势)
由于信息源可以积累信息,在它与吸收源之间就形成了信息位差,这是信息流和信息交流产生的前提
信息资源的特征
一般特征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稀缺性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特殊性
共享性
天然特性,本质特性
时效性
时机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
驾驭性
累积性与再生性
非消耗性
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目标和任务
目标
从各国实际出发
总目标
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同意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一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分目标
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任务
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
意义
信息资源管理开辟了管理新天地
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是使信息资源真正得以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必要条件
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有利于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机构的合法权益
层次与内容
宏观管理和中观管理是微观管理的前提,微观管理是宏观管理和中观管理的基础
宏观管理
中观管理
微观管理
手段和方法
技术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继续发展和完善技术手段,强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以必要的的行政手段,并强调各种手段的协调与配合
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传统管理阶段
技术管理阶段
资源管理阶段
主要观点及演进
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
信息资源类型
信息资源类型概述
按信息载体划分
印刷型信息资源
缩微型信息资源
声像型信息资源
数字化信息资源
按加工深度划分
零次信息
一次信息
二次信息
三次信息
文本类信息资源
图书
期刊
会议文献
学位论文
专利文献
研究报告
政府出版物
标准文献
产品资料
文书档案
数据类信息资源
经济数据资源
科学数据资源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信息采集
信息资源的数量和来源
图书
期刊及期刊论文
专利说明书
技术标准
其他文献
信息采集原则
系统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
方便、经济的原则
预见性原则
信息采集策略
定向采集与定题采集
单向采集与多向采集
主动采集与跟踪采集
建立信息网络
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采集
严格管理与激励措施相结合
信息采集方式
文献型信息资源的采集
实物型信息资源的采集
鲜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
数据的采集
新的信息采集技术
全自动电话访谈( CATS )
交互式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 CATI )
计算机柜调研
网络调研系统
传感器
信息组织
信息表示概述
信息表示的来源
分类
标引
其他
信息表示的生成方法
派生法
指派法
信息表示语言
置标语言
SGML
HTML
XML
元数据
知识描述型元数据
结构型元数据
存取控制型元数据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可是
信息检索语言
功能
信息表示
信息/知识组织
词汇控制和协调
分类
自然语言
受控语言
按索引词汇的组配特征划分
先组式语言
后组式语言
依据其他特征
分类语言
主题语言
信息资源编目
编目工作的内容
编目对象和资源著录
编目规则和标准化
计算机编目和机读目录
目录体系、目录组织和维护
信息分类
分类的作用
分类法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分面分类法
主题标引
简称标引,使用的语言可以是自然语言或受控语言
工作步骤
主题分析
概念转换
分类
标题法
元词法
叙词法
标准
网罗度
专指度
标引一致性
信息检索
包括存和取。存是指面向来自各种渠道的大量信息而进行的高度组织化的存储。取是指面向随机出现的信息需求而进行的高度选择性的检索,且尤其强调快速便利地检索出与需求有关的信息。
信息检索的类型
文献检索
数据检索
事实检索
计算机信息检索
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的逻辑构成
信息源采集与选择子系统
内容分析与标引子系统
建库系统
用户接口子系统
提问处理子系统
词表管理子系统
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的物理构成
硬件(计算机及外围设备)
软件(系统软件和情报检索软件)
数据库(文献和数据集合)
参考数据库(reference database),亦称指示性数据库
源数据库(source database)
混合型数据库(hybrid database)
联机检索系统
联机检索中心
通信设施
检索软件
联机检索方法
用户需求分析
检索策略制定
联机检索的基本程序
检索技术
布尔检索
截词检索
限制检索
位置检索
加权检索
多媒体检索和超文本检索
网络搜索技术
网络搜索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搜索引擎的结构
搜索器
分析器
索引器
用户接口
信息分析
内容分析
概述
内容分析的技术和工具
内容分析的应用
自动编目与文摘工作
自动标引
自动抽词标引
自动赋词标引
信息过滤技术
按主动性
主动过滤
被动过滤
按操作的位置
代理服务器过滤
客户端过滤
按过滤方法
认知过滤
社会学过滤
经济学过滤
信息提取技术
情报分析研究
选题
开题报告的审查论证
信息收集和整理
分析研究
研究报告撰写
竞争情报分析
竞争情报概述
竞争情报工作流程
确定需求
收集情报
研究制作
传播
反馈
竞争情报类型和来源
竞争情报产品和服务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概述
数据挖掘系统的功能
概念描述
关联规则的发现
分类规则的发现
聚类
回归模式
序列模式
时间序列模式
偏差分析
数据挖掘的过程和方法
基本步骤
数据集成
数据简约化
实施挖掘
评价
表示
方法
决策树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数据挖掘的应用
Web挖掘
Web内容挖掘( WCM )
Web结构挖掘( WSM )
Web用法挖掘( WUM )
大数据
特性
体量巨大
多样化
处理高速化
主要工作
数据管理
数据的挖掘/分析
分析结果的可视化
功能
接收层
处理层
分析挖掘层
展示应用层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含义与意义
含义
意义
现代资源观:信息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
信息资源是促进经济变革和增长的强大动力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提高政府运作效率的需要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原则
我国信息资源现状
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国家信息化领导机构
统筹协调
需求导向
创新开放
确保安全
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文献平台建设规划
增量盘活存量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多种能力协同发展
战略
国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模式
国家科学技术部的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十五”建设模式
上海模式
欧盟模式
关键技术
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组织技术
信息检索技术
信息共享平台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的管理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及其分类
按信息技术是否可物化为实物形态
硬信息技术
软信息技术
按信息工作的基本环节或流程
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传递技术
信息存储技术
信息检索技术
信息加工技术
信息标准化技术
按与人的信息器官种类相比
感觉器官
神经器官
思维器官
效应器官
计算机技术
硬件
冯·诺依曼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
软件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面向全组织的复杂数据结构
数据冗余度小
数据与程序独立
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
城域网
广域网
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类型
信息系统的内涵
基础设施层
数据处理层
应用层
用户接口层
各级使用者
信息系统的功能
信息采集
信息处理
信息存储
信息管理
信息检索
信息传输
信息服务
信息系统的类型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是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物化形式
改变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
拓宽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
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
促进信息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促进信息资源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信息系统的开发战略及顶层设计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和作用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和组织
制定战略规划的程序
制定战略规划的方法
战略目标集转移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
信息系统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及其任务
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的内容
顶层设计的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原型法
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功能
建造结构仿真模型
运行、评价、修改原型框架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
整理问题
程序实现
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解决了从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问题,支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自动检测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软件的质量
使软件的各部分能重复使用,加速了系统的开发过程,简化了软件的管理和维护
产生出统一的标准化的系统文档
联合应用开发
可以节省系统开发过程各方面人员的沟通总时间
使各方面人员充分发表意见,有利于更好地识别系统需求,减小系统开发过程阻力
提高系统的适用性和成功率
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
概述
项目管理
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的基础
项目管理离不开项目团队的组织
项目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信息系统建设与项目管理
时间
资源
用户
目标
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目标不明确,任务边界模糊,质量要求主要是由项目团队定义
用户需求随项目进展而变,导致项目进度、费用不断变更
信息系统项目是智力密集和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
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会产生大量文档,对系统维护和升级十分重要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过程
项目授权
需求分析
项目选型
建设计划制定与实施
项目选型
信息系统模式的选择
单主机模式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式
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
硬件平台的选择
系统软件的选择
软件工具的选择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组织
项目经理(项目组长)
过程管理小组
项目支持小组
质量保证小组
系统工程小组
系统开发与测试小组
系统集成与安装调试小组
任务划分与工作安排及其方法
任务划分与工作安排
项目计划方法
甘特图
网络计划法
子主题
项目建设进度控制
计划发生延误的原因
进度的控制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
项目质量规划
实施质量保证
实施质量控制
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组件合格的项目团队
开展培训工作
选择合适的开发策略和技术方案
设立项目阶段控制点
建立健全的文档管理制度
建立集体评议制度
项目风险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
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制定风险应对计划
识别风险
评估风险
监控风险
处理风险
系统建设文档管理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的组织保障
“硬”保障是物理设备的保障
“软”保障是要减少人为因素对系统的损害,主要通过伊邪规章制度来实现
系统日常运行管理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审计踪迹
应急措施的落实
系统维护
硬件维护
软件维护
正确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完整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
数据维护
基于 ITIL 的系统运维服务
ITIL 服务管理模型
ITIL 服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服务支持管理
服务提供管理
信息资源标准化
信息资源标准化及其作用
信息资源标准化及其作用
信息资源标准化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前提
信息资源标准化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信息资源标准化是提高信息系统效率的保障
信息资源标准的内容
信息资源的内容标准
信息资源的描述标准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沿革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
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
工作性质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企业经营环境变化
企业管理机制需要变革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
文书管理阶段
自动化技术管理阶段
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商业竞争分析和竞争情报阶段
战略信息管理阶段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模式
企业信息资源的内涵和分类
企业信息资源的内涵
企业信息资源类型
企业信息源
外部信息源
内部信息源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理解目标的关键点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早期的理解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企业的信息政策和组织设计问题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
集中式与分散式
信息资源管理实施的流程模式
四步式
四要素架构
五步式
六步式
信息审计
信息审计的原因
信息审计的作用
信息审计的方法
宣传启动阶段
调查阶段
分析阶段
会计核算阶段
综合阶段
环境扫描
出现背景
环境扫描定义
环境扫描的层次和主要活动
环境扫描与相关领域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与发展历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任务
生产过程信息化
研究开发工作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以前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客户关系管理( CRM )
供应链管理( SCM )
协同产品商务( CPC )
PDM 和 PLM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和规划
企业信息化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顶层设计和企业架构( EA )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组织管理
系统选型
业务流程重组( BPR )
系统设计与实施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
企业信息化的新发展
ERP II 时代
MES (制造执行管理系统)
MES 的基本目标
MES 的主要功能
MES 的应用情况
移动化、社交化、云计算、大数据
移动化趋势
社交化趋势
云计算和云制造
大数据和智慧企业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背景
信息资源观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
经济信息化的推进
政府体制改革的需要
演变过程
政府记录管理
政府信息技术管理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电子政府
政府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类型
特点
基本特点
利用特点
受众的普适性和公共性
政府信息资源供给的义务性
管理主体的自利性
管理客体的公共性
管理手段与评价标准的开放性
政府信息资源的经济属性
典型的正外部性
公共物品属性
弱垄断性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与模式
意义
为政府信息化保驾护航
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为培养优秀的政务人员创造条件
原则、目标任务
原则
目标与任务
内容
政府信息化政策的制定
政府信息化发展计划
政府信息化的项目管理
政府信息的管理
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
政府信息技术的管理
政府应用信息系统管理
政府信息化的人力资源开发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
工作模式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实施——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分类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G2G )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G2B )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G2C )
电子政务的系统构成
网络应用平台子系统
网络安全管理子系统
信息发布子系统
公文运转子系统
经济计划管理子系统
项目管理子系统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
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政府信息化的构成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
知识管理
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
知识
知识的概念
知识的基本特性
隐含性
实体性
共享性
主观性
价值性
复杂性
变化性
知识的分类
知识管理
定义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区别
联系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管理的对象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管理的目标
提高企业和组织的创新能力
实现企业和组织的集成化
增强企业和组织的灵活性
实现企业和组织的知识共享
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
新的价值取向:知识和人才成为最大的资产和发展推动力
新的管理成本投入:知识管理需要投入成本
新的运作方式:强化任何技术的结合
新的创新方式:强调组织的知识共享与创新
新的领导方式:强调组织工作人员人人参与,集体领导
新的激励方式:注重精神激励,组织创新的主体被赋予更大的权力与责任
新的分配方式:“按知分配”
新的法律规范:知识管理需要知识契约
知识管理 主要流程
知识生产
知识分享
知识应用
知识创新
知识管理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知识管理对组织管理变革的意义
知识管理对个人、区域和国家发展的意义
知识管理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意义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知识资产管理
知识资产的概念
知识资产的评估
成熟程度
无形磨损程度
转让频率
市场供求关系
知识资产的管理
知识资产的转移
个人知识之间的转移
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移
组织知识向个人知识的转移
组织内部之间的知识转移
组织知识向组织外部的转移
组织外部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移
外部环境之间的知识转移
人力资产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知识管理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组织学习与创新
学习与组织学习
学习型组织
创建学习型组织
知识管理的实现
知识管理技术
知识信息的采集与生成技术
知识与信息的存储技术
知识信息的检索技术
知识信息集成与服务技术
知识信息的智能处理技术
知识信息的安全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工具
知识管理工具的类型
知识获取工具
知识开发工具
知识锁定工具
知识共享工具
知识利用工具
知识评价工具
常用的知识管理工具
知识地图
知识门户
知识仓库
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及其模式
基于层次模型的知识管理系统
基于一般系统框架的知识管理系统
基于知识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系统
基于知识实践框架的知识管理系统
基于资源的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可扩展的数据获取和导入功能
知识分类机制
强大而灵活的分布式搜索功能
分级权限管理功能
多种发布方式
全面的知识展现功能
实时的知识容纳功能
协同工作功能
实现知识管理的组织保障
CIO 与 CKO
信息主管( CIO )
CIO 的出现背景
CIO 的地位
CIO 的素质与能力
CIO 的职责
知识主管( CKO )
CKO 的产生背景
CKO 的地位
CKO的素质与能力
CKO 的职责
CIO 与 CKO 的异同
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配置的经济理论
资源配置的概念
效率与“福利边界”
埃奇沃斯盒式图
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有效
契约线( contract curve,CC )
帕累托改进( Pareto Improvement )
帕累托有效( Pareto Efficiency )
帕累托条件
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达到最优
生产要素在不同产品部门的投入达到最优
产出的组合达到最优
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最优”的实现
信息资源配置与信息福利
信息资源配置的概念
信息资源配置的特征
层次性
动态性
渐进性
时效性
共享性
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和纵向配置
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
信息资源的纵向配置
信息福利
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
影响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
市场竞争和价格体系
管理体制
信息资源使用者情况
技术和资源条件
效率与公平
信息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
需求导向原则
公平原则
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
市场可以减少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
市场能自动地使企业、个人甘冒创新风险,为信息生产提供动力
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
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
市场制度有助于培育创新的主题——企业家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机制
一般均衡假定不能成立
信息活动是易中特殊的经济活动
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政府对信息资源配置作用的目标
政府对信息资源配置依靠的工具
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的边界
政府配置的作用
政府失灵的根源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调集功能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生长功能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辐射功能
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
产权对外部效应的作用
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
产权制度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
信息产权的制度安排
标准理论
波斯纳( R.Posner )的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 theory of natural monopoly )
简要的总结
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层次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
信息生产的有效性
各种信息商品的生产比例的有效性
信息市场与交换的有效性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
信息产业资源配置
当前产出与发展潜力的关系
产品数量与可利用程度的关系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与帕累托改进
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共享共建模式的信息资源共享
客户——服务端模式的信息资源共享
时间—收入配置模型
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分析
信息政策与法规
信息政策与法规概述
信息政策及其体系构建
信息政策的含义
信息政策制定的目标与原则
信息政策目标
信息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效率原则
利益均衡原则
信息政策制定的实用原则
开放原则
务实原则
稳妥原则
前瞻原则
信息政策的体系构建
信息法规及其体系构建
信息法规的含义及与信息政策的关系
信息法规的体系框架
信息法规体系的构建原则
时代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国家控制原则
信息法规的内容体系
信息基本法
信息产业法律制度
信息技术法律制度
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信息市场管理法律制度
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信息产权法律制度
电子商务法律制度
国际信息交流和合作法律制度
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保障
建立专门的信息政策与法规制定机构
实施科学规划的信息政策与法规制定程序
注重信息政策法规的计划性、超前性和兼容性
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制定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政策法规体系
信息公开的制度与法规
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制度的产生
信息公开制度与法规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含义与作用
特点与实施
形式
企业信息公开制度
含义与作用
特点与实施
个人隐私保护与公开制度
含义
特点
实施
知识产权保护法
知识产权法概述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概念
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
知识产权法的地位与体系
著作权法律制度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
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
著作权的主体
著作权的客体
著作权的内容
著作权的限制
著作权的侵权及法律保护
著作权的邻接权保护
专利权法律制度
专利权与专利权法
专利权法律制度的特征
法律保护
提出申请
科学审查
公开通报
国际交流
专利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客体
主体
申请和审批
内容
期限、终止及无效
专利侵权和保护
商标权法律制度
商标权与商标权法
商标权法律制度的特征
商标权的基本内容
商标法的立法宗旨
主体
客体
商标的注册于管理程序
商标权的内容
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网络条件下作品的形式
网络条件下作品著作财产权的延伸
网络著作权主体身份及权属证明
网络环境下的专利权保护
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问题
商业方法可否采用专利保护的问题
网络对专利审查制度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受版权保护
商标权的地域性的重新界定
商标权侵权形式的隐蔽性
网络环境还带来商标权与域名权的冲突问题
网络环境更需要各国商标法的合作与协调
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
信息安全概述
国内外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实践
美国
俄罗斯
我国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特点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意义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
信息资源质量的内涵
隐蔽性
多维性
相对性
时滞性
信息资源质量指标体系的设计
基于信息资源内容的评估指标
基于信息资源表达形式的评估指标
基于信息资源系统的评估指标
基于信息资源效用的评估指标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
半定量评估方法
德尔菲法
匿名性
反馈性
统计性
模糊综合评估法
层次分析法
关联矩阵法
定量评估方法
经济模型法
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人工神经网络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流程与实施
流程
明确评估目标
分析论证评估对象
列举并评估方案
选择最佳方案
专家评估
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的再评估
评估报告
实施
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的内容与任务
概念
技术视角
业务视角
综合管理视角
信息资源并行规划
目标
表现层次
内容层次
实施层次
综合表述
对象
主体
主体角色
信息资源规划的组织结构
规划主体的双重作用
形式
法律法规形式
技术标准形式
管理制度形式
技术工具形式
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与模型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数据处理危机”
数据环境管理和战略数据规划理论
数据标准化和信息工程理论
我国学者的继承和发扬
战略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典型的战略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的比较
EA 规划方法
EA 对“数据处理危机”的解决
EA 对“第二次软件危机”的解决
EA 信息资源规划方法
EA 信息资源规划的作用
信息资源规划的组织与实施
规划流程与方法
前导设计
导入战略与政策
组织设计
执行制度设计
EA 框架设计
信息蓝图
总体架构框架
架构
目录体系
标准信息库
EA 框架开发目标与方法
EA 开发
EA 开发流程
EA 开发阶段
应用 EA 进行信息资源规划
应用 EA 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流程步骤
EA 信息资源规划与传统信息资源规划比较
应用 EA 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