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肝硬化
肝硬化/内科学/临床医学/考研/核心知识点。
编辑于2020-09-15 17:12:12肝硬化
病因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
酒精性肝病、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欧美国家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
酒精可导致肝细胞发生玻璃样变性,肝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
原发及继发的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其中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实验室检查抗线粒体AMA阳性
循环障碍:多见于Budd-Chiari综合征、慢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等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
血吸虫感染:虫卵沉积于汇管区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其主要引起门静脉压力显著增高,而肝功能损害不明显
药物或毒物、免疫因素、遗传、营养代谢障碍等也可以导致肝硬化。黄曲霉毒素B1能影响ras、P53而引起肝癌
病因不明的肝硬化称为隐原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
代偿期的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仅有腹部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症状多为间歇性。肝脏质地可稍硬、肝功能有轻度异常,脾脏可有肿大
对于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的肝硬化,代偿期肝脏体积一般增大
失代偿的临床表现
肝功能不全
病因:肝细胞广泛坏死
临床表现
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出现蜘蛛痣、肝掌
出血倾向
肝合成凝血因子↓(凝血因子除了III、V外主要都在肝脏合成)
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血液凝固需要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共同参与)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黄疸:晚期最常见
蛋白质合成障碍:导致血浆白蛋白合成↓、白/球比值↓、血管胶体渗透压↓
胆汁合成减低:是的脂溶性维生素、脂肪吸收障碍
肝性脑病
肝疾病晚期肝功能严重衰竭引起的神经精神综合征,由于肠内含氨物质不能在肝内解毒而引起的氨中毒,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最主要的死因
门脉高压
病因
门静脉回流障碍
肝血液流出障碍
门静脉-肝动脉吻合支异常:肝动脉压力较高使得血流从动脉入静脉
临床表现
脾肿大:最先出现
继发脾功能亢进导致红细胞↓(贫血)、血小板↓(出血)、白细胞↓(感染)
胃肠淤血、水肿、食欲下降、消化不良
腹水:是漏出液,是失代偿期最突出的表现。形成原因:
静脉压增高(决定性因素)
血浆胶体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肾小球滤过率↓
肝淋巴量超过引流能力
侧支循环形成(最有价值)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似蚯蚓状。破裂引起大呕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直肠静脉曲张:形成痔核,破裂引起便血
腹壁静脉曲张:状如海蛇头,血流方向为脐上向上、脐下向下回流
Retzius静脉曲张:指腹膜后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小分支曲张
脾肾分流:脾静脉、胃静脉与左肾静脉之间形成沟通
肝硬化临表特点
肝硬化失代偿期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脾肿大,最有特征(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腹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最主要的死因)是肝性脑病,失代偿期对诊断门脉高压症最有价值的表现是侧支循环形成
肝硬化时体内含量增高的激素有雌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胰岛素、促黑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含量降低的激素有雄激素(雌激素增高的负反馈效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胆固醇合成减少)、甲状腺激素
并发症
肝硬化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食 - 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最常见)、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门脉 - 高压性胃病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可导致脾脏缩小,可诱发肝性脑病,出血量>800ml时可导致休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首选胃镜止血,为预防再次出血,首选口服普萘洛尔
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常常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阳性、短期内腹水量迅速增加、性质多为渗出液、血白细胞增高
机制:肝硬化时患者抵抗力降低,由于肠道淤血,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弱,细菌经淋巴系统移位入腹腔,加之腹水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患者极易发生SBP。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
肝肺综合征
常表现为严重肝病、肺血管扩张、低氧血症的三联征
当慢性肝病患者有严重的低氧血症(PaO2<50mmHg)时应怀疑肝肺综合征
PaO2<75mmHg是诊断肝肺综合征的必备条件
肝肾综合征
多见于伴有腹水的晚期肝硬化患者
是一种功能性肾衰竭,病变可逆
表现为少尿、无尿、氮质血症,低尿钠、稀释性低血钠
诊断为肝肾综合征的标准:肝硬化合并腹水;血肌酐>133mmol/L;停用利尿剂至少2 - 天后、应用白蛋白扩张血容量、血肌酐仍>133mmolL;无 - 休克;近期未使用肾毒性或扩血管药物;不存在肾实质病变
门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腹痛、腹水量迅速增加、多为血性腹水、脾脏迅速增大、一般无发热
当患者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血性腹水、无法解释的发热时要考虑肝硬化导致了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较高
胆汁分泌减少,降低了胆固醇、胆色素的溶解性
库匍匐细胞减少、易导致胆道感染
雌激素增高可抑制胆囊收缩,使得胆汁排空障碍
脾功能亢进引起慢性溶血,导致胆色素产生增加
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
对于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可用阿德福韦、拉米夫定、干扰素进行抗肝炎病毒治疗
失代偿期的肝硬化不宜使用干扰素
维持营养:尽量选用肠内营养,代偿期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失代偿期应低蛋白
减少腹水
限制水钠的摄入,如水量<1000ml/d(低钠血症时<500ml/d),NaCl摄入量1.2-2g/d
利尿剂首选螺内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无水肿时使体重减轻0.3-0.5kg/d,有水肿时是体重减轻0.8-1kg/d
放腹水主要用于难治性腹水的治疗,每放腹水1L需要输入白蛋白8g
SBP腹水的治疗:早起、足量使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哌酮)
手术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分流术(TIPS)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和增加肾血流量。TIPS易诱发肝性脑病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多为Child C级(出现黄疸、腹水),应避免手术
肝移植是唯一能使患者长期存活的方法,是晚期肝硬化患者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