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提出正确的问题,带自己走上批判性思维的道路。让你面对别人的观点、陈述,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间接,能刚好地识别一个观点和论证的可信度,帮助你更好地决策。
编辑于2020-09-16 08:57:35《学会提问》尼尔·布朗
第一章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专家的言论
避免直接盲从所谓专家的言论
我们可以倾听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的意见,进行评估,从中构建自己的答案
批判性思维
三个维度
能意识到它们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
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
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
作用
①捍卫自己的信念
②对自己当初的信念加以评估和修正
价值观
本书的定义
人们认为较有价值的那些观念
例如
“人的生命非常神圣”
它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我们据此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
批判性思考者
帮助不断获得更好结论、信念、决定的价值观
自主决断
好奇心
谦恭有礼
发自内心地尊重严密的论证
让对话进行下去
当我们对别人的信念和结论不断提问时,就要考虑到他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有人会对此反感,觉得你是在质问对方
使用谈话策略让对话继续
(1)问一“你是不是说……?”确保你完全明白对方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问一下对方,有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让他改变想法
(3)提议大家休息一会儿,这样双方都可借此找出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
(4)问一下对方,为什么他认为你所依赖的证据这么薄弱?
(5)尽量弥合分歧
(6)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者双方都认可的其他结论
(7)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得体贴他人和不温不火,保持虚心
(8)表情和动作都要表现出谦恭的样子
营造交流的友好氛围
欢迎讨论和提问的氛围
第二章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正确提问带给人的不快
对缝可能感觉到被质疑、受到了威胁
思考过快
我们习惯于“快思考”,只是根据手边既有的一点信息,不作任何深刻、全面地思考就仓促做出决断
要培养的习惯,问一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像现在这样想?
刻板印象
左右我们的认知偏见
晕轮效应
我们通常会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方面的特征,然后就把这些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
信念固着
我们固有的信念偏见影响我们的思考
我们总是倾向于只把那些可以确认我们既有信念的证据当成可靠证据
可得性启发
我们反复使用的心理捷径,只根据我们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形成结论
近因效应
答非所问
经常有人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们
也许我们根本就是答非所问。我们于无意中用自己的问题替代了别人的问题
自我中心
与其他人的经历和观点相对照,我们赋予自我世界以中心地位
我们沉浸在自己的知识世界里,沉浸在我们所知道的解决方案里
一厢情愿
宁愿相信那些他希望是真的概念或事实,而不愿相信那些已证明为真的概念或事实
相信一个说法是因为自己渴望相信,而非这个说法有可靠的证据
第三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的种类
描述性论题
指针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
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寻找论题
问一问“作者是在对什么事进行回应?”
在论题没有直截了当地陈述出来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找准结论
寻找结论
问:“作者或演说者想要证明什么?”或者“交流者的主旨是什么?”
线索
问问论题是什么
寻找指示词
因此、标明、由此可知、显示出、证明、告诉我们...
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例证、数据、定义、背景材料、证据
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作者、演说者或者网站常会在某些论题上持一种可以预测的立场
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之前先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
先花点时间确定一下你的论题
一步步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让你的结论一目了然
第四章 理由是什么
关键问题:理由是什么?
只有在你找到支撑结论的各种理由以后,你才能评判这个结论的价值
论证本身有几个特点
论证必有其目的
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
论证有两个明显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结论及其支撑理由
找出理由
开始质疑的过程
在接触每个论证时都采取怀疑的态度,问“为什么”
先找到结论,再找支持这个结论的 理由
利用提示词来找 理由
由于、因为、证据显示、研究显示....
理由的类型
很多理由都是提供证据的一些陈述
事实、研究成果、生活实例、统计数据、专家或权威意见、当事人证言以及类比等
概述你的理由,并为之辩护
在得出结论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各种理由
找到涵盖该论题的主要刊物
从中获得对论题的了解
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
向读者清晰地展示你的结论和理由
第五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关键问题:哪些词语是模棱两可(有歧义)的?
词语的多义性和易混淆性
例如,“自由”“淫秽”和“公平”
歧义是指一个(关键)词或短语可能存在多重含义的现象
例如,高收入、幸福感
集合上下文语境,看词语的理解是否有歧义
写作时,避免以为你的用术语大家的都明白;先分析你的读者和听众,他们的背景和思维方式,再判断用哪些词,是否需要对这些词做进一步的解释
找到模糊词,找到论证结构中的关键词,以此判断他们的含义是否模糊不清
克服几个主要障碍
你自认为和作者想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认为术语只存在一个明显的定义
歧义、定义和字典
定义方法
例子
(1)焦虑(anxiety)就是感到紧张不安(同义替换)
(2)焦虑就是候选人打开电视观看选举结果公布时的心情(举例说明)
(3)焦虑是种主观上的不适感,同时伴随着自主神经系统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具体标准定义)
字典上的定义常常包含了同义替换、举例说明或是使用规则的不完全说明
如果字典、上下文语境都无法让意思明确,可以尽量在脑海中想象这个词所代表的具体景象
歧义与附加感情色彩的语言
词语的意义
外延意义是指使用一个词约定俗成的、外在描述性的指称对象
内涵意义是指我们附加给术语或短语的感情上的联想意义
附加情感的词语,例如
你认为哪个对社会的威胁更大:是全球变暖还是气候改变?
你更愿意投票支持免税还是减税?
诸如“牺牲”和“公平”这样的词
第六章 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我们把这些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称为假设
假设的特征
1.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大多情况下如此)
2.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3.对决定结论有较大的影响
4.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关键问题:什么是假设?
寻找假设
连接假设
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证明结论的假设
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成立的假设
两种假设
价值观假设
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的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
对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信念
例子
我们不应该让娱乐性药物合法化,这些药物引发了太多的街头暴力和其他犯罪行为
只有假设大家都认为公共安全比个人责任更重要的情况下,才能从逻辑上支持结论
价值观假设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1.忠诚vs.诚实
该不该告诉父母姐姐有药瘾
2.竞争vs.合作
你是否支持评分制
3.媒体自由vs.国家安全
每周开总统新闻发布会是否明智
4.秩序vs.言论自由
我们应不应该监禁那些有种族主义思想的人
5.理性vs.冲动
打赌下注的时候该不该先查一下赔率
如何寻找
检查一下作者的背景,从中判断他的价值取向
将可能发生的后果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例子:根本就不该建核电厂,因为核电厂里那些危险的核废料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作者很可能特别重视公众健康或环境保护,而非经济效率
从相反立场思考:如果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系什么
寻找类似的社会争论,找到同类的价值观假设
从常见的价值观冲突中寻找,例如 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描述性假设
是指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信念
常见的描述性假设
发生在人们身上的事主要都是人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演说者或写作者就是个典型
这个世界是公正的
因为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今后它还会发生
我的世界就是这个宇宙的中心
如何寻找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你怎么从这个理由得出这个结论?”
“如果理由成立的话,要得出这个结论,还需要什么东西成立才行?”
寻找支撑理由的那些没有明说的想法
使自己站在作者或演说者的立场上
使自己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
避免将不完全成立的理由当成假设
避免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无意义”,是指那些不言自明的描述性假设
找到隐藏的有争议的缺失环节
第七章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谬误
论证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他的结论
找到谬误
从评价各种假设出发
找到结论和理由,理由要支持结论需要的假设,假设是否合理
找出分散注意力的干扰项
转移注意力,让人忽略掉正当的理由
例如
光环效应谬误
转移话题谬误
常见的谬误
诉诸公众谬误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诉诸感情谬误
稻草人谬误
滑坡谬误
乱扣帽子谬误
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人生攻击谬误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循环论证谬误
第八章 论证的效力如何
关键问题
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和专家意见,这些证据的效力怎么样?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事实断言
对这个世界曾经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以及将来是什么样的信念
支持一个断言的证据越多、质量越高,我们就越可以信赖它
证据的来源
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和专家意见
这些来源的证据效力都要辨认,要经得起推敲
例如,个人经历常会导致我们犯下“以偏概全谬误”
当事人证言也会涉及个人利益、省略的信息等
对研究报告的探究
取样方式
测量手段
调查和问卷本身的设计缺陷
第九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
关键问题:有没有什么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
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能够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例子
都已经过了24小时了,我男朋友还没有回我的短信。他肯定因为我气疯掉了
替代原因:也许他忙着学习以准备考试呢,又或者他忘记手机放在什么地方了
找到替代原因
我能不能找到其他的方法来解读这个证据?
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可能会引发这个行动或者导致这些发现?
如果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那么我可能会把哪些东西当成重要的原因?
如果这个解读是不正确的,还有什么别的解读可以说得通?
很多事情并非单一原因导致的,而是多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十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关键问题: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具有欺骗性的数据
不知来历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有很大的差别
通过省略信息欺骗
例如提供百分比,却不告知绝对值,或相反
第十二章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关键问题: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重要的省略信息就是那些影响到论证过程的信息
你应该记住,几乎每个你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
识别那些省略的信息
首先你得提醒自己,必须再次审视查找被省略掉的信息
提出问题帮助判断需要哪些额外的心
常见的反驳论证
遗漏掉的定义
遗漏的价值取向或者视角
论证中所指的“事实”的来源
用来获得事实的程序细节
收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巧
遗漏掉的或者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者数据
省略的结果,不管是正面反面结果,短期长期结果,还是提倡和反对的结果
当为特殊的预测技巧进行辩护时省略掉预测的失败,或者预测的失误
第十三章 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关键问题: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二分式思维方法
用非黑即白、非是即否、非对即错、非正即误式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这种思维,会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的结论
例如
美国应不应该涉足其他国家的和平行动?
这类问题不简单地回答 是 或 不是,而是“取决于”
寻找多个结论
同样的理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使用条件句,寻找多种结论
例如:如果税收减免政策是针对那些低收入人群,那么……
备选的解决方法作为结论
把“我们要不要、该不该”变成“我们应该怎么...”
子主题
让思维更灵活
利用逻辑和事实为自己提供帮助,先要找到与我们知道的逻辑和事实一致的结论
注意,有一些结论比其他的结论更能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