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言学概论:绪论
第一二节主要内容,概括各大流派、代表人物、著作及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绪论
分类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流派
历史比较语言学
初始阶段
丹麦的拉斯克《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
首次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德国的格里姆《日耳曼语语法》
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
葆扑《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俄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
通过对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的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
第二阶段
19世纪中期
德国的施莱西尔《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他受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启发,为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设计了一种树形谱系图,使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新语法学派”时期
19世纪最后25年
布鲁曼克、奥斯特霍夫、德尔布吕克、保罗
《形态学研究》《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语言史原理》
在坚持“维尔纳定律”时,以语言材料为依据,借鉴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类推”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
结构语言学
布拉格学派
先驱:马泰修斯
特鲁贝茨科依《音位学原理》
哥本哈根学派
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语言理论导论》《普通语法原理》
美国结构语言学派
1933年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奠基性著作,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由此进入布龙菲尔德时期
1951哈里斯《结构语言学的方法》
被人视为后布龙菲尔德时期的象征和转折点
1958霍盖特《现代语言学教程》
是美国结构语言学集大成的理论著作,对美国结构语言学的发展进行了一次科学的总结
转换——生成流派
转换——生成语法
1957乔姆斯基《句法结构》
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强调对人的语言能力做出解释,而不是仅仅描写语言行为,他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另外,它采用的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的功利化的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用演绎的方法生成无限的句子,以此来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
它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使语言学以新的面貌呈现于世。它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生成音系学
雅柯布逊、哈勒、乔姆斯基
《言语分析初探》《英语的重音与音渡》《英语语音模式》
生成形态学
1973年哈勒进一步提出了生态形态学的第一个明晰的模式
西格尔、杰肯道夫、阿罗诺夫等人跟进
系统——功能学派
纯理功能的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这种功能千变万化,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其中有着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
系统的思想
韩礼德认为结构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生的,而潜势可以更好地用聚合关系来表达,因此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是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就可以产生结构
层次的思想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有层次的,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
功能的思想
形式化的意义潜势的离散部分,是构成一个语义系统的起具体作用的语义成分,词汇语法的成分或结构只是它的表达格式
语境的思想
如果人们把语言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那么就必须从外部来确定区别语义系统的标准,也就是要依靠语境来确定同义语义类型的语言材料是否真的是同一意义的标志
近似的或盖然的思想
韩礼德从信息理论中汲取了“近似的”或“盖然的”思想。
社会语言学
范围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
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语和土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
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对象
语言的变异,并且联系社会因素来探讨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常常使用统计的方法和概率的模式来描写这些变异现象
社会中的语言问题
研究人们怎样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不同的社会、社团使用语言的差别
学派
交际民族志学
跨文化交际
交际社会语言学
语言社会化和语言习得
会话分析
语言变异研究
理论价值
对语言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的同时又更为广阔的概念,打破了索绪尔以来只研究语言内部同志系统的局限
对语言研究进行计量统计的分析
通过语言变异的研究在共时和历时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解决了共时和历时的矛盾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