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菌的基本性状
医学微生物的第一章节:细菌的基本性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细菌的基本性状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细菌的大小形态
大小
细菌微小,以微米为单位
观察用光学显微镜,常用放大倍数1000倍
形态
按外形分
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杆菌
多数呈直杆状或稍有弯曲,俩端钝圆
少数俩端平齐或俩端尖细
螺旋菌
弧菌
螺菌
螺杆菌
注意:细菌在适宜条件下,可表现出上述的典型形态,在不适宜条件下,形态可发生改变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衰亡期,细菌出现衰退型变化——梨形、丝形、气球状等不规则形态;细菌在抗菌药物、抗体、补体等作用下,细胞壁受到破坏——多形性的细菌 L 型·
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化学组成
肽聚糖
磷壁酸
组成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革兰阴性菌
外膜
功能
①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维持菌体的形态
②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壁上有许多微孔)
③带有许多抗原表位 决定了菌体抗原的特异性
④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特殊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L 型)形成原因: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被抑制( eg :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溶菌酶、青霉素、头孢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形态: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 染色: G -培养:高渗、含血清培养基(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生长缓慢 。 菌落:样菌落“油煎蛋”样)·
细胞膜
①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和真核细胞者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构成,但是不含胆固醇
②·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与真核细胞者类似,主要有选择性渗透和物质转运、生物合成(物质合成酶)、分泌和呼吸(呼吸酶;参与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等作用。
③·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为中介体。
中介体
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称拟线粒体
参与细菌呼吸
生物合成 分裂 繁殖
细胞质
成分(无色透明胶状物)
由水,无机盐,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
细菌新陈代谢的场所(含有多种酶)
核糖体
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游离存在于细胞质中。细菌核糖体沉降系数是70S 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真核细胞)细胞核糖体沉降系数为80S,由60S亚基和40S亚基组成
质粒
细菌细胞质中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 DNA 。并非细菌生长所必须。
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菌毛、细菌素、毒素和耐药性的产生等。
可自我复制、传给子代、丢失及在细菌之间转移。
与遗传变异有关
胞质颗粒
细胞质中常含各种颗粒,大多数为营养储藏物,成分包括多糖、脂类、磷酸盐等。
异染颗粒:嗜碱性强,着色深。用特殊染色法可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可作为细菌鉴别的依据。诊断价值(白喉棒状杆菌)
核质
核质由一条闭合环状 DNA 分子反复卷曲盘绕成松散的网状结构。呈球形、棒状或哑铃型。
细菌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具有成形的核(细胞核分化程度低),称为核质、拟核或核区,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
功能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相似一一决定细菌各种遗传性状,控制细菌的生命活动。
是细菌遗传变异的基础。
特殊结构
荚膜
定义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当其厚度>0.2u m ,边界明显,光镜下可见时,称为荚膜。厚度<0.2u m 者称为微荚膜。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多糖(多数)或多肽(少数)
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一般在动物体内或含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含糖、含血清)中易形成荚膜。
类型
有荚膜菌形成光滑型( S ),粘液型(M)菌落失去荚膜后菌落变为粗糙型( R )
具有抗原性:用荚膜肿胀试验(与同型抗血清结合发生反应后即逐渐增大)将细菌定型。对细菌的鉴别和分型有重要作用。
染色性:荚膜对一般碱性染料亲和力低,不易着色。普通染色一一菌体周围呈现未着色的透明圈。特殊染色一一染上与菌体不同的颜色
作用
抗吞噬作用 妾水带负电荷(与吞噬细胞胞膜有静电排斥力)→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吞隧和消花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黏附作用 使细菌彼此黏连;黏附于组织细胞或无生命物体表画,形成生物膜,与致病性有关(例如:变异链球菌政龋齿,铜缘假单胞菌在住院病人的各种导管內黏附-引起医院内感染)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避免和减少溶菌酶、补体、抗体和抗菌药物对菌体的损伤必要时提供细菌代谢时所需的水分
鞭毛
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或经特殊染色法使鞭毛增粗后才能在光镜下看到
分类
子主题
鞭毛是运动器官:有鞭毛的细菌能主动运动,可通过动力试验进行细菌鉴定;
细菌鉴定和分类:鞭毛的成分为鞭毛蛋白,分型的依据;(大肠埃希菌O157:H7血清型)
有的细菌鞭毛与致病性有关eg :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可通过鞭毛的活跃运动穿过小肠黏液层,使菌体黏附于小肠黏膜细胞从而造成感染。
菌毛
许多 G -菌和少数 G +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运动无关(必须电子显微镜观察)
化学成分
主要是蛋白质(菌毛蛋白)具有抗原性
分类(根据功能不同)
普通菌毛
①遍布菌体表面,每菌可达数百根。
②是细菌的黏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防止因黏膜的纤毛运动、肠蠕动、尿液的冲洗而排出体外)。失去菌毛细菌致病力减弱或消失
③由质粒或染色体编码。
性菌毛
仅见于少数 G -菌。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为中空管状,数量少,1-4根性菌毛由编码,故又称 F 菌毛。某些噬菌体吸附于菌细胞的受体
芽孢
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不良环境、营养缺乏)细胞质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由多层膜包裹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产生芽孢的细菌都是 G +菌
形成条件:机体外,营养物质缺乏时易形成芽胞,即为细菌维持生命的特殊形式;
芽胞由多层膜结构组成,带有完整的核质、酶系统和核糖体,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必需物质和生命活性。环境适宜时,芽胞则以发芽的形式发育成细菌的繁殖体
·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细菌数量并未增加,因而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与芽胞相比,未形成芽胞而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体可称为繁殖体( vegetative form )。
意义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