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1)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1)/内科学/临床医学/考研/核心知识点。
干燥综合征/内科学/临床医学/考研/核心知识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内科学/临床医学/考研/核心知识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内科学/临床医学/考研/核心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1)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抗原-抗体结合介导的免疫损伤有关,抗原-抗体结合引起损伤的方式有
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的抗原在原位发生反应,称为原位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包括急进性肾炎I型(肺出血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抗基底膜)、Heymann肾炎(抗足突膜)、膜性肾病
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血液中形成,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肾小球内沉积,称为循环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包括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炎、急进性肾炎II型、膜增生性肾炎I型。该循环免疫复合物可沉积在肾小球的系膜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之间的区域)、内皮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毛细血管基膜之间的区域)、上皮下(毛细血管基膜与肾小囊脏层足细胞之间的区域)
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于增生性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的病理特点
急性肾炎
又叫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感染后性肾炎
肉眼观为大红肾、蚤咬肾
光镜下见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
电镜下见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
基底膜和系膜区颗粒状沉积
急进性肾炎
又称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炎,快速进行性肾炎,新月体性肾炎
肉眼见大白肾
光镜下见肾小囊壁层细胞增生
电镜下见仅II型有电子致密物
I型:线性沉积;II型:颗粒状沉积;III型:无沉积,ANCA+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急进性肾炎包括I型(抗肾小球基底膜型)、II型(免疫复合物型)、III型(免疫反应缺乏型),以II型发病率最高,以I型预后最差
原发于肾小球的急进性肾炎、以及继发性急进性肾炎(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SLE、过敏性紫癜等)均可有急进性肾炎的表现,并有典型的新月体出现(新月体由增生的肾小球囊壁层细胞+渗出的单核细胞组成),而重症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重症系膜细胞血管性肾炎也可呈急进性肾炎表现,但不一定有新月体
新月体由增生的肾小囊壁层上皮+渗出的单核细胞组成,病变基础是由于基底膜缺损断裂→纤维素渗出→刺激上述细胞增生、渗出所致。早期新月体以细胞成分为主(细胞性新月体),随着胶原纤维增多,最终成为纤维性新月体。新月体形成提示肾小球病变严重,虽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却可能出现均一形态正常的红细胞
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特点
急性肾炎与急进性肾炎的鉴别
儿童、青少年多见
多有起病前1-3周细菌上感史(链球菌感染多见)
肾功能减退不明显(轻度贫血、血Cr<200)
C3补体下降(8周内恢复)
青壮年I、II型多见;老年III型多见
常有1-3周病毒上感史
肾功能急剧恶化(早期出现少尿、中度以上贫血、血Cr>200)
C3补体持续下降
急性肾炎综合征是指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特点的综合征,其中血尿是最明显的表现(必有的表现)、水肿和高血压主要是由于水钠储留所致
镜下血尿是红细胞≥3个/HP,肉眼血尿是≥1ml血/L尿,相差显微镜下见变形红细胞、非対称容积分布曲线、其峰值小于静脉峰值红细胞容积、伴有大量蛋白尿、伴有红细胞管型者提示来源于肾小球;提示基底膜断裂导致分子屏障明显受损,红细胞通过该裂缝时受挤压而变形、容积变小甚至破裂
慢性肾炎在急性发作时也可呈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但患者应呈慢性病程(病史>3个月)、肾功能明显减退(中度以上贫血、血Cr>200)
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的治疗
急性肾炎的治疗以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血压)、卧床休息为主,预后好。急性肾炎发作时感染灶多数已控制,因此无现症感染证据无需使用抗生素,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可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切除
急进性肾炎的治疗以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强化治疗为主,其中急进性肾炎的I型、III型首选强化血浆置换疗法,预后差。若急进性肾炎并发急性肾衰竭达到透析指征则要及时透析。肾移植应在病情静止半年后再进行
外科急性肾衰透析指征:K+>6.5、pH<7.15、Cr>442、尿毒症症状加重、心包炎、严重脑病、容量负荷过重利尿剂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