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导图笔记。
编辑于2020-09-18 13:47:36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概念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两大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何者为世界本原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用某种物质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
马克思
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存在形态
根本属性
运动(绝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
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和制约的作用
条件可改变
改变和创造条件需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事物的变化发展
相互联系包含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内容与形式
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对形式具有决定作用
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
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
要求我们根据内容决定形式,同时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能动促进作用
本质与现象
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
概念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构成事物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的外在表现
本质与现象相互区别
本质
一般的、普遍的
现对稳定
现象
个别的、具体的
多变易逝
本质与现象相互依存
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表现本质
原因与结果
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
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
原因与结果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只有全面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通过自觉的努力,消除不利原因,使因果关系运动朝着有利方向运行,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必然与偶然
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的不同趋势
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
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
现实与可能
反映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
现实与可能相互区别
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
一方面立足现实,对可能性作出全面的分析和预测;另一方面着眼长远,防止坏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同时善于创造条件,促使好的可能获得实现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体现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也可能处于主要方面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共性寓于个性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新的胜利
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持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持续性的中断
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
质变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表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
辩证否定观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事物到新质的飞跃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要求我们树立辩证的否定观,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过程,既要看到道路的曲折,更要看到前途的光明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
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要求我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核心地位,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
个别到一般,一般再到个别
归纳和演绎互为前提。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为归纳提供理论依据,指明归纳的目的和方向
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
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建立在调查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法,是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发展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
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史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控制方法
通过分析和研究数据的分布,揭示规律、寻找差异性,以便有效实施过程管理
信息方法
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规律性认识
系统方法
以对系统的基本认识为依据,指导人们研究和处理科学技术问题
模型方法
建构研究模型,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去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
理想化方法
用与研究对象有差别的、便于处理的简化形式,代替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区别
辩证思维方法方法
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在确认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关系
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
具体表现
从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过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历史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与历史眼光的结合
培养并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战略思维能力
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是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既抓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在原则性问题上坚定立场不动摇,在整体性、方向性抉择面前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
底线思维能力
不可逾越的界限,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体现了对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度”
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
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
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创新思维能力
对常规思维的突破,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