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央行降准政策
这是一个关于央行降准政策的思维导图,讲述了央行降准政策的相关故事,如果你对央行降准政策的故事感兴趣,欢迎对该思维导图收藏和点赞~
编辑于2022-08-30 03:21:23央行降准政策
降准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供给,并进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指导下,根据一定比例将存款中一部分款项冻结起来以备应急的政策指标。
降准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稳定金融市场和推动结构性改革。
降准政策的影响
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提高其放贷能力。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增加会促使其提高贷款发放规模,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利润收入也会产生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会减少商业银行需冻结的资金,进而减少资金的成本,提高其利润收入。
对经济的影响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流动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资金供给的增加可以刺激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降准政策还可以帮助促进结构性改革。
通过将资金配置到优势产业、鼓励创新等方向,可以加快结构性改革的进程。
降准政策还可能产生通胀压力。
若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经济过热,造成通货膨胀风险。
降准政策的实施方式
部分降准
央行可以选择将存款准备金率从下调。
这意味着商业银行需冻结的资金比例会减少,增加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
全面降准
央行可以直接对全体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与部分降准相比,全面降准会释放更多的资金,并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更大影响。
全面降准一般被视为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工具,适用于经济需要刺激的时期。
降准政策的优势与风险
优势
可灵活调节银行体系的资金供给,支持经济发展和改革。
可增加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并刺激经济增长。
可提高银行的利润收入,增强其经营能力。
风险
过度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导致通胀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加剧。
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可能引发市场预期的不稳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央行降准政策的应用案例
中国央行在历次降准时均采用部分降准的方式进行调控。
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旨在增加流动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例如,2019年1月,中国央行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人民币,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摩擦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