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七下中国历史第三单元(14-21课),具体课程如下: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 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十六课·明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十七课·明朝的灭亡 第十八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十九课·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十课·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二十一课·清朝前期的文化艺术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课文内外的内容,内容有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净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984年-1985年、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1900年-1901年
八上中国历史,详细的讲述了第一单元的各类知识,内容有鸦片战争1840-184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太平天国运动,免费克隆,知识共享!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
明朝建立(1368年0 应天府(江苏南京) 朱元璋(民太祖)
科举
尊孔崇儒 题目:"四书""五经"
"八股文"(严格规定)
强化皇权
设"三司"、"锦衣卫"·"大都监府"分为"五军都护府" 废丞相制、中书省
经济发展
农业:引进农作物 手工业:瓷业、纺织业 商品:(全国)北京、南京 商帮:晋商、徽商
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和平交往)
目的:寻"建文帝"、换海外奇珍、提高威望 条件: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 进步:明朝初期经济繁荣、国立强盛、郑和的才能
意义: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
开创了亚菲海上交通网 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伟大贡献 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威继光抗倭 (明朝中期)(组建"威家军")(反侵略战争)(民族英雄)
原因:国力弱、海防松、与中国海盗勾结
多次战斗,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
沿海的倭患基本被解除
第十六课·明朝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
《本草纲目》(李时珍)
全书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学药学宝辉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医药学著作
《天工开物》(宋应星)
把生产部门分为18 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户、加工部门
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徐光启)
全书大约60卷,70万字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创新探究成果
农业科学巨著
建筑
布局合理、设备完善
明长城
朝东西方向、防游牧名族侵害
北京城
内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文学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施耐庵的《水浒传》 吴承恩的《西游记》
规模宏大,结构严密
第十七课·明朝的灭亡
社会动荡 臣官专权 社会动荡 记律松弛 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起义爆发
根本:政治腐败、赋税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直接:陜北连年灾荒
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赋" 1644年:建大顺政权,国号“大顺”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616年,努哈尔赤统一女真各部,建女真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第十八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建省
1.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2.巩固对中国的海防
促进台湾开发、民族交融、使国家统一
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设立"噶厦"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命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第十九课·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背景:明朝末年社会大动荡时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措施:重视农业生产,推行"耕荒政策" 结果:农业得到恢复,有了较大的发展。为繁荣奠定基础 表现:耕地面积增加、大力兴修水利、产量提高、种植面积扩大
发展原因: 引新品种农业、工业枝术的进步 统一民族的巩固提供前提 统治者注意调整政策 人民的幸勒劳动 前代的基础 影响: 也对手工业和城镇经齐发展推动 利于社会的繁荣、稳定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规模大、人数多、分工明确、雇佣关系 种类繁多、产品精良
工商业兴起、城镇商业繁荣 形成了一些商帮
第二十课·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简、速、密)
皇权独控(顶峰)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造成社会恐怖
第二十一课·清朝前期的文化艺术
《红楼梦》(曹雪芹)
昆曲
特点:体现了南曲的轻柔婉转,又保留北区的慷慨激昂。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柔和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中期以后: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 结果: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昆曲逐渐走向衰弱。
京剧
受广大群众喜爱,皇室的扶持,不断创新。
1790年微商组织的四大微班到北京献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