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基本组织知识要点总结
根据大专药剂学实用医学基础整理的知识要点。
编辑于2020-09-20 20:56:26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分布于体表、衬贴在体腔及有脏器官内表面的上皮
结构特点
细胞多,排列紧密
朝腔器官的腔面或身体表面为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为基离面
上皮组织一般无血管
被覆上皮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变移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衬贴于心、血管、及淋巴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液体流动和物质交换)
被覆于胸膜、覆膜和心包膜等出处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光滑湿润,减少器官活动时相互间的摩擦)
单层立方上皮
分布于肾小管、小叶间胆管及甲状腺滤泡等处,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呈正方形,核圆位于细胞中央
单层柱状上皮
分布于胃、肠、胆囊和子宫等器官的腔面,具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主要分布于呼吸道黏膜,其中柱状细胞的纤毛具有纪律性摆动的特性
对呼吸道起湿润和清洁保护作用
复层扁平上皮
分布于皮肤的复层扁平上皮,其表层细胞不断角化、脱落,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等处的复层扁平上皮不角化
耐摩擦,阻止异物侵入和损伤后再生修复等功能
变移上皮
分布于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等处
大小,形状,层数可随器官的收缩与扩张而改变
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是指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汗腺、唾液腺,内分泌腺(外腺)&甲状腺,肾上腺(内腺)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
疏松结缔组织
结构疏松,形似蜂窝,又陈蜂窝组织
种类多且分散,纤维排列松散,基质含量较多
连接、支持、营养、防御和修复等作用
细胞
成纤维细胞
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巨噬细胞
吞噬体内衰老死亡细胞、肿瘤细胞、异物和参与免疫
浆细胞
合成和分泌球蛋白(Ig)即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肥大细胞
含肝素、组胺,白三稀
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白三烯可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
脂肪细胞
参与脂类代谢
细胞间质 包括基质和纤维
胶原纤维
白纤维、韧大、抗拉大,弹性差且具有支持作用的物质基础
弹性纤维
黄纤维、较细,有分支并交织成网。弹大、韧差,弹性碎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弱
网状纤维
细短分支多,常交互成网(存在于网状组织)
基质
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多和水
从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称组织液,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致密结缔组织
主要为成纤维细胞
特点:细胞和基质成分少,纤维成分多,粗大且排列紧密 纤维成分主要是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主要分布于肌腱、韧带、皮肤真皮、巩膜、硬脑膜及许多器官的被摸等处
支持、连接和保护等作用
网状组织
细胞为网状细胞,多突起的星形细胞
存在于造血器官和淋巴组织等出
构成血细胞的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的微环境
脂肪组织
主要由大量脂肪群集而成
主要分布于皮下、网膜、细膜和黄骨髓等处
贮存脂肪、支持、缓冲、保护脏器和维持体温等作用
软骨组织和软骨
主要由大量软骨组织和细胞间质构成,软骨是由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细胞间质
由纤维和基质构成
基质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和水,呈凝胶状
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软骨细胞
包埋于软骨基质中
软骨的分类
透明软骨
肋,气,支气管,关节
弹性软骨
喉,外耳道,耳廓
纤维软骨
趾骨,联合,椎间盘
骨组织和骨
骨组织又骨细胞和和坚硬的细胞间质构成。骨由骨组织,骨膜和骨髓等构成
骨组织的一般结构
细胞间质
一种钙化的细胞间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
有机质
含量少,成分为胶原纤维和基质 基质呈凝胶状,具粘合作用
无机质
含量较多 主要成分为磷酸钙和碳酸钙
骨板内或骨板之间由间质行成的小窝,称骨陷窝
骨陷窝向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细小管道,称骨小管,相邻骨陷窝的骨小管互相连通
骨的结构
体内90%的钙以骨盐的形式贮存在骨内
骨密质
位于长骨的骨干和骨骺的表面
分布于骨板内、骨板间的骨细胞构成
骨松质
主要位于长骨两端的骨骺内
骨小梁又不规则骨板及骨细胞构成,小梁中间有很多空隙,其内涵红骨髓等
血液
血液约占成人体重的7%,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
淡黄色液体
约占血液容积的55%,其中90%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等)
血液凝固成血块,其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血清
血细胞
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中央较薄 周缘较厚
红细胞的数量
健康成年男性:(4.0~5.5)×10^12/L
女性为:(3.5~5.0)×10^12/L
红细胞的正常含量
男:120~150g/L
女:110~140g/L
红细胞数少于3.0×10^12L或Hb低于100g/L,称为贫血
白细胞
无色有核 呈球形,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健康成年人白细胞总数
(4.0~10.0)×10^9/L
有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0.5%~3%
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从而减轻过敏反应
抗过敏和抗寄生虫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0%~1%
参与过敏反应
无粒白细胞
单核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3%~8%
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
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一定的吞噬能力
在血液停留1~2天后,即离开血管进入结缔组织或其他组织,分化成具有吞噬能力的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
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血小板
无核细胞
呈双凸圆盘状,其体积小
健康成年人为:(100.0~300.0)×10^9L
止血,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肌组织
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又称纤维肌
根据形态不同,肌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骨骼肌
骨骼肌收缩迅速而有力,并受意识支配,属随意肌
心肌
只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
分布于心脏和邻近心脏的大血管根部的管壁中
自动节律性,缓慢而持久,不易疲劳,且不受意识支配,属不随意肌
平滑肌
广泛分布于许多内脏器官管壁等处
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大小不一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称神经元
接受刺激,传导冲动(主功能)
有些神经元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不具有神经元的生理功能
神经元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结构
胞体
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
噬染质
合成蛋白质和神经递质
神经元纤维
支持神经元、参与神经递质及离子等物质的运输
突起
树突
较短有分支,呈树枝状
每个神经元有一个或多个树突
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给胞体
轴突
一般比树突细,呈细索状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
主要功能是将神经冲动又胞体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神经元的分类
按神经元的突起数目分类
多极神经元,从神经元胞体发出多个突起,其中一个轴突,多个树突
双极神经元,从神经元胞体发出两个突起,一个轴突,一个树突
假单极神经元,神经元从胞体只发出一个突起,但在里胞体不远处,突起即分为两个分支
周围突
分布到外周组织和器官
中枢突
伸向脑和脊髓
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
也称传入神经元
可接受体内、外环境各种刺激,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
运动神经元
也称传出神经元
把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调节其活动
中间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介于感觉和运动两类神经元中间,起联络作用
突触
电突触
缝隙连接
化学性突触
通道连接
突触前膜:可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膜上具有特异性的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的狭小间隙
单向性传导
神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起绝缘作用
小胶质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
包裹在神经元突起的外面
参与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有营养、保护和绝缘作用
神经纤维
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他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结构
有髓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包卷而成
无髓神经纤维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比有髓神经纤维慢
神经末梢
感觉神经末梢
感受器
接受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将刺激化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
游离神经末梢
感觉神经纤维的终末脱去髓鞘反复分支而成
感受冷、热和痛觉刺激
有背囊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末梢外面包裹有结缔组织背囊
触觉小体
感受触觉
环层小体
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肌梭
感受肌纤维的伸缩变化,在骨骼肌的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运动神经末梢
效应器
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调节腺体的分泌
接受体外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