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法概论》第六章: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经济法概论-第六章-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法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0-09-21 13:02:16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垄断法
垄断与反垄断法概述
垄断的概念
垄断主体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排他性控制或对市场竞争进行实质性限制、妨碍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或状态
违法性 危害性
反垄断法概述
反垄断法的概念
概念:旨在规制市场中一系列独占市场、限制竞争、破坏市场竞争机制、损害社会公平利益行为的法律
世界上最早的反垄断立法是美国 1890 年颁布的《抵制非法限制与垄断保 护贸易及商业法》(简称《谢尔曼法》)
美国《反托拉斯法》 德国《卡特尔法》 日本《禁止私人垄断及确保公平交易的法律》
立法体系
分立式立法
以德国、韩国等国家为代表
合并式立法
以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为代表
我国反垄断法立法目的
预防: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
公平: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益
维权:维护消费者利益
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关系
联系
同属于市场竞争规制的法律范畴
都以市场竞争的关系与管理为调整对象
保护市场竞争机制是二者共同的努力。
区别
立法目的不同
反垄断法目的是维护市场竞争机制,解决的是市场中有没有竞争的问题
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解决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的问题。
规制行为有区别
反垄断法从垄断行为的反竞争角度进行定性和规范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对打击正当经营的竞争对手的行为进行规制
使用范围及规则对象
适用范围
经济型垄断行为-市场主体、自身力量设置
行政性垄断行为-政府机构设置
不适用范围
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规定
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
经济法垄断的法律规制
垄断协议
概念
含义: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议及其他协同行为
类型
横向垄断协议
概念: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协议
类型
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
现在商品的生产或销售数量
限制购买或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
联合抵制交易,集体拒绝
分割销售市场或原材料采购市场
国务院反垄断法机构认定的其他
生产者
纵向垄断协议
概念:经营者之间的协议、决议或其他协同行为
类型
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价格
限定第三人转售商品最低价格
国务院反垄断法机构认定的其他
生产者、销售者
垄断协议豁免
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
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率,统一规格标准或专业分工
提高小中企业经营效率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公益
环境销量下降及生产过剩
保障对外正当利益的
法律国务院规定其他
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
概念
居于支配地位的企业实施的反竞争行为
表现形式
(1)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2)掠夺性定价行为 (3)拒绝交易行为 (4)独家交易行为 (5)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 (6)歧视待遇行为 (7)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经营者集中
概念
企业合并或集中,两个或以上独立企业合并,或取得股权或资产或通过合同等方式使一个企业能直接过间接控制另一个企业
形式
经营者合并
通过取得股权或资产的方式取得控制权
通过合同的方式对对方施加影响
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规制
概念特征
概念
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
借行政权力,行市场行为
特征

形式
限自由
妨碍商品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

排外招
排斥或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招投标活动
限分支
排限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设分支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起源
我国1993年通过并同年12月1日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
我国第一部统一的竞争法律
概念

特征
主体是实施违法竞争行为的经营者
竞争行为
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违法、违反商业道德)
社会危害性
什么人? 干了什么? 有什么结果?
概念与特征
主要类型
假冒混同行为
含义

表现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
仿冒知名商品行为
知名商品
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仿冒行为认定的标准
因仿冒行为被误导的主体
仿冒与知名商品具有近似性
一般消费之普通注意商品来源发生误解的
假冒他人企业名称和他人姓名的行为
虚假标示行为
含义

表现

虚假宣传行为
含义

表现
虚假的广告行为
虚假的新闻报道
引人误解的广告宣传
变相广告行为
商业贿赂行为
概念
特征
行贿主体是经营者, 受贿主体是做为交易相对人的经营者或其他对交易具有影响力的有关人员
行贿者借用商业贿赂手段促成交易或在交易中排挤同业竞争者,取得竞争优势
以不正当方式进行的行为
具有违法性
回扣
含义
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在帐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其他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者个 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回扣是商业贿赂的典型形式
特征
发生在市场交易的双方之间,是经营者销售商品时以现金、实物或其他方式退 给对方单位或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
回扣是交易双方和有关人员故意进行的行为,给予和收取回扣都采取在账外暗 中进行,是违反财政纪律和财务制度的违法行为
回扣的给予与收受是交易双方恶意串通,损害企业经营者利益,中饱私囊的不 正当行为.
商业贿赂与折扣、佣金
折扣
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以明示并如实入账的方式给予对方的价格优惠
佣金
经营者在市场中给予为提供服务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中间人的劳动 报酬。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特征
秘密性
权利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
经济实用性
行为
不正当手段获取
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
第三人明知过应知商业秘密的来源不正当,但仍然获取、使用或者披露这种商业秘密(明知故犯)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不正当抽奖式有奖销售
含义
奖式有奖销售是销售方以抽奖等带有偶然性的方法决定购买方是否中奖,并提 供奖品或奖金的销售方式
类型
欺骗性有奖销售
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巨额奖品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 5000 元。若以非现金的物品或 其他经济利益作为奖励的,按照同期市场同类商品或服务的正常价格折算其金额
(书上:5000 以上;实际:5 万以上)此处有最新修订,改为了 5 万元,虽书 本未改金额,但上次考试考的是最新修改的金额。故以 5 万为准。
不正当附赠式有奖销售行为
销售方向所有购买方提供赠送奖品或奖金
赠送有价凭证的销售行为。
商业诽谤行为
含义
是指经营者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的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 商品信誉进行恶意的诋毁、贬低,以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为自己谋取不正当 利益的行为。商业诽谤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构成要件
主体必须是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
对象为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或商品信誉
目的是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力,并谋求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
商业诽谤行为必须具有公示性,即必须为第三人所知悉
民事责任
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