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唐朝官职表
唐朝管制表思维导图,非常详细!
编辑于2020-09-21 17:46:42中心主题
三师三公
三师
太师
太傅
太保
三公
太尉
司徒
司空
执行
正一品
九寺
太常寺
太常卿正三品;太常少卿正四品上太常博士四人,从七品上;太祝六人,正九品上;奉礼郎二人,从九品上;协律郎二人,正八品上。下设郊社署、太乐署、鼓吹署、太医署、太卜署
光禄寺
光禄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辖太官、珍馐、良酝、掌醢四署,用掌郊祀、朝宴之膳食供设。
卫尉寺
卫尉寺:辖武库、武器、守宫三署,各有监事一、二人,正九品上,掌仪仗、兵器、宫廷宿卫。
宗正寺
宗正寺:官员全为皇族,掌天子宗族谱牒及外戚事务。
太仆寺
太仆寺:辖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掌天子、王公车马养护选择之事。唐代在各地设牧监畜养马等家畜,上牧监从五品下,中牧监正六品下,下牧监从六品下。
大理寺
大理寺:除卿、少卿、丞外,有大理正二人,从五品下;司直六人,从六品上;评事十二人,从八品下;狱丞二人,秩从九品下。
鸿胪寺
鸿胪寺:掌典客、司仪二署,典客署掌外来使节、四夷君长朝见之礼、收贡、回赐,并有掌客十五人,正九品上。司仪署掌高官凶丧赙葬营墓之务。
司农寺
司农寺:掌上林、太仓、钩盾、藁官四署。上林署掌管果菜种植;钩盾署掌柴炭禽畜;藁官署管粮油加工,太仓为国家粮食总管。各宫苑总监一人,从五品下,副监从六品下;九成宫监亦同之。
太府寺
太府寺:辖京、都诸市署、左、右藏署、常平署、琼林、大盈库。
长官为卿。太常卿正三品,其余从三品;副长官为少卿,太常少卿正四品上,其余少卿从四品上。寺下设署,分上中下三级,上署令从七品下,丞从八品下;中署令正八品上,丞正九品上;下署令正八品下,丞正九品下。
五监
国子监
国子监:国子监长官为祭酒,从三品,国子监副长官为司业,从四品下,国子学,博士五人,正五品上;助教五人,从六品上。太学,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从七品上。四门馆,博士六人,从七品上;助教六人,从八品上。丞从六品下,主簿从七品下,录事从九品下
少府监
①长官为少府监,从三品,副长官为少府少监,从四品下②辖中尚署,掌牋祀圭璧、天子佩饰;左尚署,掌车乘制造;右尚署,掌鞍辔、纸笔等;织染署,掌冠冕、组绶、织纫、染色,有染坊使;掌冶署,掌玉器、金属器制作。各署、监还有监作,从九品下。监丞为从六品下,主簿从七品下,录事从九品上
将作监
长官历称将作令、将作大匠、将作大监,掌土木营造之事。从三品副长官:将作少监,从四品下右校署,掌版筑、涂泥、粉刷;中校署,掌管竹、葛等器物制作,左校署,掌木器制作;甄官署,掌石器、陶器制作丞为从六品下,主簿从七品下,录事从九品上
军器监
军器监长官为军器监,正四品上甲坊署、弩坊署,各监丞为从六品下,主簿从七品下,录事从九品上
都水监
都水监:都水监长官为都水使者,正五品上掌各地川泽、津梁、渠堰、陂池之事。辖河渠署及诸监。各监丞为从六品下,主簿从七品下,录事从九品上
、三公九卿是由皇帝任免;三省六部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2、三公九卿可以世袭;三省六部无法世袭。3、三公九卿是官员人事制度;三省六部是国家行政机构4、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中央行政体制,行政、军事、监察权力融为一体,帝政、国政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体制。5、三公九卿制使专制集权建立并趋向巩固;三省六部制使专制集权步向完善。
三省六部
中书省
中书令
中书令,设二人,正三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中书侍郎
侍郎二人,正四品,为中书令之副,参议朝廷大政,临轩册命,若四夷来朝,则受其表疏而奏之。
中书舍人
①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是中书省的骨干官员,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因其所掌皆机务要政,故特规定四条禁令,即禁漏泄,禁稽缓,禁违失,禁忘误。②省内的意见经中书令、侍郎汇集后,再交付中书舍人,然后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这个专门负责执笔草诏的舍人称为“知制诰”,其余舍人也要分别在制敕上署名。在舍人中选择一个资格最老的,称为“阁老”,负责处理本省杂事。舍人六人分押尚书省六部,并辅佐宰相判案。
右谏仪大夫
右谏议大夫4人,正五品上,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
起居舍人
起居舍人2人,从六品上,《新唐书·百官志》云:“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
通事舍人
通事舍人16人,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通事舍人则导其进退,而赞其拜起、出入诸礼节。四方蛮夷纳贡,也由通事舍人接受呈进。军士出征,则受命劳遣,并每月慰问将士家属。
其它
主书4人,从七品上。主事4人,从八品下。右散骑常侍2人,从三品
门下省
门下侍中
置侍中二人为省长,正三品,《新唐书·百官志》云:“侍中……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门下侍郎
门下侍郎2人,正四品。《百官表》云:“门下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大祭祀则从;盥则奉巾,既帨,奠巾;奉匏爵赞献。元日、冬至,奏天下祥瑞,侍中阙,则莅封符券,给传驿。”
左散骑常侍
左散骑常侍2人,从三品。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
左谏仪大夫
左谏议大夫4人,正五品上,掌谏诤得失,侍从赞相。
其它
门下省还设有录事4人,从七品上;主事4人,从八品下;左补阙6人,从七品上;左拾遗6人,从八品上;典仪2人,从九品下。掌赞唱及殿中版位之次序。城门郎4人,从六品上,掌京城、皇城、宫殿诸门开关之节。符宝郎4人,从六品上,掌天子八宝及国家之符节,大朝会,则奉宝进于御座,天子行幸,则奉宝随从。凡命将、遣使,皆请旌、节。旌以颛赏,节以颛杀。
尚书省
吏部
①吏部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下统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②吏部 尚书一人,正三品③吏部郎中,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假告身、假使,其中有一人专掌选补流外官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一人判南曹,均为尚书、侍郎之副贰。司封郎中,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司勋郎中,掌官吏勋级;考功郎中,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若官员死亡后,史官要为其立传,太常要议谥,若要铭于碑者,则会同百官议其宜记述的事迹上报,然后考功郎中通报其家属
户部
①户部,掌天下财政、民政,包括土地、人民、婚姻、钱谷、贡赋等。属有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②户部郎中、员外郎,掌户口、土地、赋役、贡献、蠲免、优复、婚姻、继嗣之事;度支郎中、员外郎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涂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与中书门下省议定上奏;金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管理两京市、宫市等交易之事,并供给宫人、王妃、官员奴婢衣服;仓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食禀之事。
礼部
①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所属有礼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②其中礼部郎中、员外郎,掌礼乐、学校、衣冠、符印、表疏、图书、册命、祥瑞、铺设,及百官、宫人丧葬赠赙之数,为本省尚书、侍郎之副;祠部郎中、员外郎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事;膳部郎中、员外郎,掌陵庙之牲豆酒膳;主客郎中、员外郎,掌诸蕃朝谨之事。
兵部
①兵部掌六品以下武官选授、考课、主持武举,以及军令、军籍和中央一级的军训,但并不直接带兵。所属有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②兵部郎中一人判帐及武官阶品、卫府众寡、校考、给告身诸事;一人判簿籍及军戎调遣之名数。员外郎一人掌贡举、杂请,一人判南曹,岁选解状。皆为尚书、侍郎之副;职方郎中、员外郎,掌地图、城隍、镇戎,烽候、防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之事。凡蕃客至,鸿胪寺先询问其国山川、风土,然后制成地图上奏,并送副图于职方司,殊俗入朝,则图其容状及衣服样式通达于上;驾部郎中、员外郎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库部郎中、员外郎,掌兵器、卤簿仪仗。
刑部
①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并平议国家之禁令。其属有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四司。②刑部郎中、员外郎掌律法,按覆大理寺及天下上奏诸案件,为尚书、侍郎之副贰。凡是审理大案件,可用尚书侍郎之名义与御史中丞、大理卿组成“三司”,共同参议。国家发布大赦令,可代表刑部召集囚徒宣布赦免名单;都官郎中、员外郎,管理俘虏,奴隶的簿录,给以衣粮医药,并审理其诉讼事件;比部郎中、员外郎负责通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勋赐缺乏物资,以及军用物资、器械、等事;司门郎中、员外郎,管理门禁关卡出入登记,以及各地上缴失物的处理。
工部
①工部掌土木水利工程和国家农、林、牧(军马除外)、渔业之政,以及诸司官署办公所需纸笔墨之事。所属有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②工部郎中、员外郎,掌城池之工役程式,为尚书、侍郎之助手;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屯田及在京文武官员之职田、诸司官署公田的配给;虞部郎中、员外郎,掌苑囿、山泽草木以及百官蕃客菜蔬薪炭的供给和畋猎之事;水部郎中、员外郎,管理河流过渡、船舻、沟渠桥梁、堤堰、沟洫的修缮沟通,以及渔捕、漕运诸事。
六部长官称为尚书,正三品,副官为侍郎,正四品下(吏部侍郎正四品上)
十六卫
左右卫
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
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卫
左右监门卫
左右千牛卫
三师,天子所师法,无所总职,非其人则阙。三公,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
唐代规定官员的选授制度是:三品以上者由皇帝亲自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宰相提名呈报皇帝御批,吏部听制授官;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根据其身材、资历、才能、功劳、德行、言辞、书判诸方面的优劣予以“注批”,并报请门下省审复后授职。
左丞统吏、户、礼三部;右丞统兵、刑、工三部。
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门下侍中、中书令号称宰相,辅佐皇帝总领天下大政。
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军国大事经政事堂会议商定,奏请皇帝最后裁决;机密大事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升降任免,只在政事堂议论,他官不得预闻。在政事堂议事的几位宰相中,有一位是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
保卫皇帝权贵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