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疏导之心理疏导技术
心理疏导是很多岗位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不论是对工作还是生活都很有用处。
内容涵盖个人情绪管理、婚姻恋爱、亲子互动等等。
心理诊断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的心理活动和人格特征进行评估和鉴定的过程,目的是确定其心理变化的程度和性质。下图整理心理诊断技术相关概念供大家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心理疏导技术
心理咨询技术四大流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精神分析流派
20世纪20年代: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
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流派
20世纪70年代:认知学流派
人本主义技术
核心内容
强调人的责任
认为相对于与生俱来的本能或周围环境,个体根据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来选择更为重要,强调人是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
强调此时此地
过去会对现在产生影响,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现实做出改变。
而未来是由每一个“此时此刻”创造的。
主张个体的现象学
以人为中心,同感
从个体自身的主观角度去理解
失调的原因在于不明白自己问题的根源
强调自我成长
眼前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会积极的寻求发展,这是人生发展的自然特征。
个体需要完成的生活任务:培养亲密感、建立友谊、奉献社会
个体的幸福和成功主要与社会联系有关。
基本态度
无条件积极关注
真 诚
共 情
认知疗法技术
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个体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基本观点:发生事件 -- 认知(想法/理解) -- 情绪/行为
贝克关于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2个层次
浅层的——自动非理性思维
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图式
非理性思维的特点
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
内容消极,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
常随时间、地点和人物而变化
存在时间短暂,但力量强大,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
含认知歪曲,但个体信以为真
常见的非理性思维
灾难化
以偏概全
无端否定
贴标签
极端化的思维
认知疗法基本原理
认知影响情绪与行为
治疗的重点在于重构认知
打破情绪障碍与非理性思维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谈话的关键。
心理疏导的工作思路
建立同盟关系 -- 关系是一切影响力的基础。
与当事人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后续取得效果的前提条件。
疏解负面情绪 -- 是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
对情绪做工作的优先级,要高于行为和观念上的指导。
哀伤
哀伤反应
情感:悲伤、愤怒、焦虑、恐惧、内疚、自责、孤独感、无助感……
认知:不相信、困惑、沉浸在对逝者的思念、感觉逝者仍然存在……
行为:哭泣、坐立不安、社会退缩、携带或珍藏遗物、旧地重游……
生理:睡眠障碍、饮食障碍、喉部紧张、胸口发闷、身体疲乏……
哀伤五个阶段:否认、愤怒、妥协、绝望、接受
哀悼仪式
完成对丧亲对象的分离,增加丧亲的确认感。
通过多重意义的象征、比喻等,使情感得到充分宣泄。
众人聚集分享并获得支持。
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痛苦有机会得以表达。
引导认知和行为
澄清讲解:梳理、权衡利弊
示范经验:分享自己或他人的
心理疏导的环节与节奏
倾听(听)——心理疏导的基础
反馈(说)——推动心理疏导的动力
提问(问)——促发改变的关键因素
引导(答)——心理疏导的核心
“听说问答”的技术
“听”的技术
是心理疏导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环。
“听”的误区
不听或假装听
选择性倾听
盲目性倾听
目的性倾听
该怎样倾听?
忘我——放下一切干扰
摒弃预判和偏见
保持客观中立
专注和求知——全神贯注于个体
坦诚开放——当好平面镜
展现“亲和效应”
倾听要素
听逻辑
厘清事情发生的时间轴、发展脉络
找出因果链、转折点、卡滞点
区分客观事实和主观描述
• 事实=人们看到的事件结果
• 演绎=人们认为的意识判断
• 真相=事实背后的真正原因
识别认知中的非理性思维
听情绪
——发现叙述中隐含的情绪
——发现哪一些情绪更急需处理?
恐惧
愤怒
羞愧/自责
听需求
——分辨出未被表达出来的需求
获得帮助
得到肯定
感受到被需要
听目标
需求和目标之间有微妙的区别
“说”的技术
“沟通时需要学会体验别人的心,共情是一种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而别人的情绪是进入其世界的钥匙。”
共情
也叫“同理心”,能深入他人的主观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通过共情才能得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体谅。
共情的重要作用
促进良好关系的建立
促进自我表达推动自我成长
准确把握交谈者信息
为进一步引导铺平道路
共情技术——对话交流的核心技术
共情的5个层级
良好的共情模式
有内容的反馈
及时的给予回应
答录机式的复述
有参与的反馈
说出对方内在需求
适度的自我暴露
有力量的反馈
发挥“太阳的力量”,引发自我反思
有余地的反馈
温和的跟随,避免产生回避心理
“问”的技术
是帮助有方向地倾听工具,可以更直接地捕捉信息,更高效、聚焦的发现和解决问题。
提问用于澄清
提问用于聚焦
提问用于质询
提问用于赋能
短期焦点解决技术
帮助当事人发现自身资源,着眼于问题解决之道。
找出例外
发现资源
巩固扩大资源
可能性区域技术
最糟糕的可能?
最好的可能?
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如何提问?
精简:每次只提一个、有关联性
问启发式问题:保持中立态度
慎用“为什么”开头
两种方式
开放式提问
收集资料、获取信息
封闭式提问
澄清事实、集中话题
“答”的技术
传授信息的答
立场客观、简明扼要、有理有据
引导觉察的答
思维、行为上的固有模式
定 势
投 射
引导重构的答
需要引导重构的固有模式
推 诿
偏 执
注意“答”的态度
避免“忠告”姿态
避免“同情”姿态
让个体负起责任:明白一切行动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
心理疏导的作用途径
情绪宣泄
情感支持
信息传授
模式觉察
资源挖掘
榜样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