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笔记总结。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下列导图由夜伴诗茗词话整理,转载必须经过本人同意。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课堂笔记总结,内容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由夜伴诗茗词话整理,转载必须经过本人同意。
下图为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知识点 ,由夜伴诗茗词话整理,转载必须经过本人同意。 宋明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儒学,它深受“佛”、“道”两教的影响,备受儒学人士的推崇,对后世影响深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无为”到“有为”
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安慰人心→道家“无为而治”
六十年修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恢复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诸侯国实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大一统→积极有为
政策
汉承秦朝制(郡国并行制)
宽简舒缓(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尊崇黄老(黄老无为)
积极无为,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倡导“待时而动”
“因地制宜”
“无为而无不为”
和亲政策
提出
董仲舒
思想来源:道家、法家和阳阳五行家→新的儒学体系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
有利于巩固军权,维护统治秩序
新儒学特点
外儒内法
儒学独尊
宣扬“天人感应”,神学倾向
儒学成为正统
汉武帝尊儒措施
政治:启用儒士参政,察举制;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授官任爵的标准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育:设儒家经典为教科书;设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学校
作用
积极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消极
不利于各种学术思想争鸣,扼制了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
它的神学色彩导致两汉后来长期迷信泛滥
打破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城规,使非贵族官僚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大大提高了儒学地位
汉武帝“有为政策”
政: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 加强君主专制→中外朝
军: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经:抑制富商大贾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推广代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