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是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下图带你了解核酸的理化性质,以及化学结构等相关要点,可用于考前复习使用。
编辑于2020-09-29 09:27:21第2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一级结构
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辅酶Ⅰ、辅酶Ⅱ
A含一个氨基、G羰基+氨基、C羰基+氨基、T甲基+2羰基、U2羰基
DNA是脱氧核糖核音酸通过3 ',5 '磷酸二酶键聚合形成的线性大分子
嘌呤N-9或嘧啶N-1与核糖C-1通过β-N-糖苷键相连形成核苷(ribonucleoside) C-5´原子上的羟基和磷酸以磷酸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
环化核苷酸:cAMP、cGMP,是细胞信号转导中的第二信使,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又称辅酶I
辅酶Ⅱ(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2c FAD)
辅酶A(coenzyme A,CoA)
RNA是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醋键聚合形成的线性大分子
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子主题
P(9 % ~10%)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DNA 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的实验基础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但走向相反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两链以-脱氧核糖-磷酸-为骨架,以右手螺旋方式绕同一公共轴盘旋,螺旋直径为2nm,形成大沟及小沟相间
碱基垂直螺旋轴居双螺旋内侧,与对侧碱基形成氢键配对
相邻碱基平面距离0.34nm,螺旋一圈螺距3.54 nm,一圈10.5对碱基,直径2.37nm
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碱基堆积力维持双链纵向稳定性
两条多聚脱氧核营酸链的亲水性骨架将互补碱基对包埋在DNA双螺旋结构内部
亲水性的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 疏水性的碱基位于双链的内侧。
两个碱基对平面重量产生了碱基堆积作用
子主题
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
每圈螺旋10.4nt ,碱基堆积距0.34nm,双螺旋平均直径2nm, 大沟:宽1.2nm ,深0.85nm, 小沟 :宽0.6nm,深0.75nm
子主题
DNA 的多链结构
Hoogsteen氢键
这种配对中,腺嘌呤的6-NH2和N-7分别与胸腺嘧啶的4-O和H-1形成氢键;鸟嘌呤与胞嘧啶的配对要求胞嘧啶的N-1是质子化的,鸟嘌呤的6-O和N-7分别与胞嘧啶的4-NH2和质子化的N-1形成氢键。
Hoogsteen氢键,不破坏Watson-Crick氢键,由此形成了C+GC的三链结构(triplex)。
鸟嘌呤之间通过Hoogsteen氢键形成特殊的四链结构(tetraplex)。
DNA双链经过盘绕折叠形成致密的高级结构
封闭环状的DNA具高超螺旋结构
超螺旋结构(superhelix 或supercoil) DNA双螺旋链再盘绕即形成超螺旋结构。
正超螺旋(positive supercoil) 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同相同
负超螺旋(negative supercoil) 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相反
意义 DNA超螺旋结构整体或局部的拓扑学变化及其调控对于DNA复制和RNA转录过程具有关键作用。
原核生物DNA的环状超螺旋结构
原核生物DNA多为环状,以负超螺旋的形式存在,平均每200碱基就有一个超螺旋形成。
真核生物DNA被逐级有序地组装成高级结构
真核生物DNA以非常有序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 在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DNA以松散的染色质(chromatin)形式存在,在细胞分裂期,则形成高度致密的染色体(chromosome)。
核小体的组成
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组蛋白分子质量在11kD到21kD之间,组蛋白中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
在所有真核生物中H3,H4组蛋白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提示功能是相同的。
DNA:约200bp 组蛋白:H1 H2A,H2B H3 H4
核小体串珠样的结构
子主题
子主题
1st折叠:7倍—染色质纤维&核小体 2nd折叠:染色体纤维空管,每个螺旋有6个核小体,压缩程度总共达40-60倍,管直径30nm,左手螺旋 3rd折叠:超螺线管,压缩40倍,300nm 4th折叠:沿着核基质进一步压缩形成染色体
两个功能区:
端粒(telomeres):染色体末端膨大的粒状结构,由染色体末端DNA(端粒DNA)与DNA结合蛋白构成。与染色体结构的稳定性、完整性以及衰老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着丝粒(centromere):两个染色单体的连接位点,富含AT序列。细胞分裂时,着丝粒可分开使染色体均等有序地进入子代细胞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基本功能是以基因的形式荷载遗传信息,并作为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它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
基因从结构上定义,是指DNA分子中的特定区段,其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功能。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并为基因复制和转录提供了模板。它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 DNA具有高度稳定性的特点,用来保持生物体系遗传的相对稳定性 DNA又表现出高度复杂性的特点,它可以发生各种重组和突变,适应环境的变迁,为自然选择提供机会
DNA携带两种遗传信息
编码蛋白质和RNA的信息(编码tRNA、 rRNA)
编码基因选择性表达的信息
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mRNA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
概念
生物体内mRNA的丰度最小(2~5%)、种类最多(105)、大小也各不相同、寿命最短
mRNA的初级产物为核不均一RNA(hnRNA),含有内含子(intron)和外显子(exon)
特殊结构
真核细胞mRNA的5'-端有帽结构
反7甲鸟三磷酸
鸟苷酸转移酶将鸟嘌呤三磷酸核苷加到转录后的mRNA的5′-端,形成了一个5′-5′三磷酸键 5′-帽结构下游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核苷酸中C-2′的羟基通常也会被甲基化成为甲氧基戊糖,由此产生数种不同的帽结构
这种复合体有助于维持mRNA的稳定性,协同mRNA从细胞核向细胞质的转运, 以及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促进核糖体和翻译起始因子的结合
子主题
真核生物和有些原核生物mRNA的3'-端有多聚腺苷酸尾的结构
真核生物的mRNA 的3-末端转录后加上一段80~至250个腺苷酸连接而成的多聚腺苷酸结构,称为多聚腺苷酸尾或多聚(A)尾结构。多聚(A)尾结构是在mRNA转录完成以后加入的,催化这一反应的酶是多聚腺苷酸聚合酶
子主题
帽子结构和多聚A尾的功能
mRNA核内向胞质的转位 mRNA的稳定性维系 翻译起始的调控
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hnRNA经过一系列的修饰和剪接成为成熟的mRNA
内含子被剪切掉,外显子连接在一起。
mRNA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所限定的区域定义为mRNA的编码区,也称可读框
5′-非翻译区(5′-UTR):从成熟mRNA的5′´-帽结构到核苷酸序列中第一个AUG(即起始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
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从mRNA可读框的下游直到多聚A尾的区域
把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抄录并传送至核糖体,用以决定其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tRNA是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的载体
tRNA含有多种稀有碱基
双氢尿嘧啶、假尿嘧啶核苷、甲基化嘌呤
子主题
占细胞总RNA的15%
tRNA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DHG环 & TΨC环 & 接纳茎 & 反密码子环
X射线晶体衍射图分析表明, 所有的tRNA都具有相似的倒“ L” 形的空间结构。
tRNA的3'-端连接着氨基酸臂:CCA-OH;5'-端大多数为G
3-末端的腺嘌呤A的C-3′原子与氨基酸以酯键相连生成氨酰-tRNA
tRNA的反密码子能够识别mRNA的密码子
注意读取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时候严格遵循由5'端到3'端
稳定tRNA的三级结构是某些碱基之间产生的特殊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以rRNA为主要成分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原核细胞有三种rRNA,依照分子量的大小分为5S、16S 和23S
含量高达80%
茎环结构为核糖体蛋白结合和组装在rRNA上提供了结构基础
大小亚基的结合区域的沟槽是mRNA的结合部位 核糖体有三个重要的部位,它们分别是: A位:结合氨酰-tRNA的氨酰位(aminoacyl site) P位:结合肽酰-tRNA的肽酰位(peptidyl site) E位:释放已经卸载了氨基酸的tRNA的排出位(exit site)
子主题
组成性非编码RNA是保障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因子
催化小RNA
是细胞内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小分子RNA,具有催化特定RNA降解的活性,在RNA的剪接修饰中具有重要作用(第十四章)
核仁小RNA ( small nucleolar RNA, snoRNA)
定位于核仁,主要参与rRNA的加工和修饰,如rRNA中核糖C-2'的甲基化修饰和假尿嘧啶化修饰。
核小RNA ( small nuclear RNA, snRNA)
位于细胞核内,参与真核细胞mRNA的成熟过程。snRNA有5种,分别称为U1、U2、U4、U5、U6,它们与多种蛋白组成了细胞的核小核糖核蛋白(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snRNP),作用是识别hnRNA上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的结点,切除内含子
胞质小RNA ( small cytoplasmic RNA, scRNA)
存在于细胞质中,参与形成信号识别颗粒,引导含有信号肽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定位合成
调控性非编码RNA 参与了基因表达调控
非编码小RNA的特征和作用
miRNA
微RNA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表现在转录后水平上, 主要是通过两种机制下调靶基因的表达。这两种机制的选择主要取决于miRNA与靶基因mRNA序列的互补程度
在细胞核内,pri-miRNA在蛋白质复合体(Drosha和Pasha)的作用下经过了第一次的加工,生成含有60~70 nt具有发夹结构的miRNA前体
这种miRNA∶miRNA*双链与Argonaute家族蛋白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miRISC),其中的miRNA*被降解,miRNA则被保留在miRISC中,最终形成成熟的单链miRNA
作用机制 miRNA与靶基因mRNA的开放阅读框中的序列形成完全互补的RNA双链,miRNA将双链中的mRNA降解,沉默基因表达 miRNA与靶基因mRNA的3´-UTR形成非完全互补的杂交双链,miRNA结合在杂交双链上,抑制基因表达 miRNA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凋亡、自噬、迁移、侵袭等多种过程
完全结合=降解沉默;不完全结合=特异性抑制
siRNA
内源性siRNA是由细胞自身产生的; 外源性siRNA来源于外源入侵的基因表达的双链RNA
经Dicer切割所产生的具有特定长度(21~23 bp)和特定序列的小片段RNA
siRNA可以与AGO蛋白结合,并诱导这些mRNA的降解。siRNA还有抑制转录的功能。
piRNA
piRNA是从哺乳动物生殖细胞中分离得到的一类长度约为30nt 的小RNA。这类小RNA与PIWI蛋白家族成员结合才能发挥其调控作用,故称为piRNA
长非编码RNA的特征和作用
特征和作用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为200~100 0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定位于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
lncRNAs由RNA聚合酶Ⅱ转录并经可变剪切形成,形成具有类似于mRNA的结构。lncRNA有poly(A)尾巴和启动子,但序列中不存在可读框
lncRNA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种
①结合在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干扰下游基因的表达;
②抑制RNA聚合酶Ⅱ或者介导染色质重构以及组蛋白修饰,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
③与编码蛋白质基因的转录本形成互补双链,干扰mRNA的剪切, 形成不同的剪切形式
④与编码蛋白质基因的转录本形成互补双链, 在Dicer 酶的作用下产生内源性siRNA;
⑤与特定蛋白质结合,lncRNA转录本可调节相应蛋白质的活性
⑥作为结构组分与蛋白质形成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⑦结合到特定蛋白质上,改变该蛋白质的细胞定位
⑧作为小分子RNA(如miRNA、piRNA)的前体分子
环状RNA的特征和作用
与传统的线性RNA 不同,circRNA 分子呈封闭环状结构,没有5'-端和3'-端,因此不受RNA 外切酶的影响,表达更稳定,不易降解。
circRNA几乎完全定位于细胞核中
circRNA具有序列的高度保守性,具有一定的组织、时序和疾病特异性
在细胞中起到miRNA海绵的作用,通过结合miRNA,进而解除miRNA对其靶基因的抑制作用,升高靶基因的表达水平,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这一作用机制被称为竞争性内源RNA机制
核酸的理化性质
核酸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
嘌呤和嘧啶是含有共辄双键的杂环分子。
在中性条件下,它们的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
利用260nm与280nm 的吸光度比值(A260/A280)还可以判断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的核酸样品的纯度。DNA纯品的A260/A280的比值应为1.8;而RNA纯品的A260/A280的比值应为2.0。
核酸为多元酸,具有较强的酸性。DNA和RNA都是线性高分子,因此它们溶液的黏滞度极大(DNA>RNA)
溶液中的核酸分子在引力场中可以沉淀。在超速离心形成的引力场中,不同构象的核酸分子(如环状、超螺旋和线性等)的沉降速率有很大差异
DNA变性是一条DNA双链解离为两条DNA单链的过程
在DNA解链过程中,有更多的包埋在双螺旋结构内部的碱基得以暴露,因此含有DNA的溶液在260nm处的吸光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增色效应
解链温度: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
G+C 含量越高,解链温度就越高
变性的核酸可以复性或形成杂交双链
把变性条件缓慢地除去后,两条解离的DNA互补链可重新互补配对形成DNA 双链,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如果将不同种类的DNA单链或RNA单链混合在同一溶液中,只要这两种核酸单链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互补关系,它们就有可能形成杂化双链
核酸分子杂交应用
Southern印迹可检测DNA Northern印迹用于检测RNA 斑点印迹杂交(Dot blot) 原位杂交 PCR扩增 DNA芯片(DNA micray)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