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维导图
为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下图内容一共四大分支: (1)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下图根据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而成。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下图根据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而成。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评价。下图根据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而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P90
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
其中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综合素质》p20,一般在综合素质中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单选、简答3)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课程结构的改革 (单选、简答9)
对课程类型的调整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国家课程 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
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综合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
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两方面内容
强制性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地方性规定的内容
课程结构的特征
均衡性
综合性
体现在学科综合、理论和实践结合
选择性
体现在 学校:课程的开发 学生:选择选修课 地方:选择教材
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 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传统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学习方式的改革
自主学习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自立、自为、自律(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
合作学习
分小组、学习共同体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
特点是互补性、自主性和互动性
探究学习
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特点: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
课程评价的改革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