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循环思维导图
血液的循环可分为两个路径。一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再流回心脏的体循环,另一则由心脏流向肺部再回到心脏的路径。下图为《生理学》中血液循环知识总结,分享给大家。
编辑于2020-10-04 09:56:15血液循环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泵血过程
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心动周期于心率
心动周期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
心率
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次数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心脏输血量
每博输血量
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时射出的血量
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百分比
每分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心指数
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心脏做功量
每博功
每分功
影响心输出量因素
播出量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力
心率
心力储备
心音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和离子机制
心室肌细胞
静息电位-钾离子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
0期去极化
钠离子内流
1期快速复极
钾离子外流
2期平台期
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
3期快速复极末期
钾离子外流
4期静息期
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和离子机制
自律细胞特点
无静息电位,只有最大舒张电位
4期电位不稳定,自动去极化
窦房结细胞
0期 去极化
钙离子内流
3期 复极
钾离子外流
4期 自动去极
钾离子外流减弱,那内流增强,钙离子内流作用小
最大负极或膜电位较低
浦肯野细胞
0期去极化快,幅度大,4期钠离子内流增强,钾离子外流减弱,4期去极化慢
体表心电图
P波 心房肌细胞去极化
QRS波 心室肌细胞去极化
T波 心室复极化
PR间期 心房去极化到心室去极化,房室传导时间
QT间期 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
ST段 心室肌处于平台期
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局部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复极化期间,给予一个阈上刺激可能引起一个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超常期
给予阈下刺激就可以引起一个动作电位,兴奋性高于正常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
不发生强直收缩
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
影响因素
0期去极化所用的离子通道状态
静息电位剧阈电位之间的差值
自动节律性
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条件下能自动产生节律兴奋的能力
心脏正常起搏点与窦性心率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窦性心率)
潜在起搏点:除窦房结以外的其他有自律性的组织,正常情况下不表现为自律性
异位起搏点,异常情况下,潜在起搏点可以替代窦房结控制心脏的兴奋和收缩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
抢先占领
超速驱动压制
影响因素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差
传导性
心肌传导兴奋的能力,依靠局部电流
影响因素
结构因素
心肌细胞直径
速度与直径成正比
细胞连接方式
缝隙连接多传导性好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幅度及速度
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钠通道状态
阈电位与静息电位差
特点
心肌细胞内直接电传递
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有序传播
心脏兴奋传导速度不均
两快
两房室内快
两心室内快
一慢
房室延搁
收缩性 ,机械生理特性
特点
不发生强直收缩
同步收缩
对细胞外液钙离子依赖大
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生理特点
弹性存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及其分支
分配血管,中动脉
容量血管,静脉
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
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的
血流动力学基础
血流量
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血管截面的血量
血流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直线速度
层流与湍流
血流阻力,
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侧壁的压强
动脉血压
正常值
收缩压100-120; 心室收缩,升到最高
舒张压;60-80,动脉降到最低值
脉压30-40=收缩压-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三分之一脉压
相对稳定的意义
形成
一个前提,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两个因素,动力,心脏射血;阻力,外周阻力
一个作用-大动脉管壁的弹性作用
影响因素
每博出量,收缩压
心率,外周阻力,舒张压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存储器作用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值
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量
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CVP
右心房压力
0.39-1.18KPA
影响因素
心脏射血能力`
静脉回心量
意义
反应心功和静脉回流量
控制补液速度和量的指标
外周静脉压PVP
各器官静脉压
血压低,血流阻力小
重力和体味对静脉血压影响较大
静脉充盈程度受壁压影响较大
静脉回心量
单位时间内有外周静脉回流至右心房的血量=PVP-CVP/静脉阻力=心输出量
影响静脉回心量的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肌收缩能力
重力和体位影响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呼吸运动
微循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循环
前闸门,流入`
总闸门微动脉
控制整个微循环的血量
分闸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控制相应毛细血管的开闭
后闸门,流出
微静脉
三个通路及其生理功能`
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直捷通路,血量快速回心
动-静脉短路,调节体温
生理特点
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生成;组织进入淋巴管
回流;淋巴液最终汇入右淋巴管和胸导管分别与经两侧静脉进去的血液循环
生理意义
回收蛋白质
运输脂肪
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防御和免疫功能
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生成;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回流: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态血压
有效滤过压=生成-回流
影响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通透性
淋巴回流受阻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心脏和血液的神经支配
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心迷走紧张神经与心交感紧张
血管的神经支配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心血管中枢
延髓
脊髓
其他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压力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过程
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功能曲线
反射的生理意义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化学感受器及其传入神经
反射效应
反射的生理意义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其他心血管反射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构成
生理作用
血管升压素
心房钠肽脲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子主题
子主题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自身调节
代谢性自身调节
肌源性自身调节
器官循环
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
心脏供血易受心肌收缩的挤压
心肌毛细血管丰富
末梢分支吻合虽多但较细
血流特点
流速大,流量大
心舒期供血为主
动静脉血的氧差大(摄氧能力强
血流量调节
与心肌代谢水平成正比关系,(最重要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肺循环
结构,功能和特点
途径短,血流阻力大,血压较低
血管壁薄,可胀性大,血容量容易变
无组织液生成
各部血流量受重力影响较大
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Po2下降,Pco2上升
脑循环
结构,功能和特点
颅腔内组织的不可压缩性-脑血管的舒缩变化程度受到限制-血流量的变化小
血流量大,耗氧量多
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
调节
神经调节
脑血管的自身调节
体液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