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百家争鸣
内容包括民本思想、孟子的“仁政”、各大家代表人物的地位、儒法思想主张异同、以及王道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百家争鸣比较归纳
关于 “ 民本思想 ”
起源——起于《尚书》——“民为邦本,本固邦民”
侧重
周公论【敬德保民】
儒家
孔子——道德层面【“为政以德”】
孟子——社会政治方面【“民贵君轻”】
荀子——社会政治方面【“君舟民水”】
道家——社会政治方面【“无为而治】
墨家——社会政治方面【“兼爱”“非攻”】
本质
孔子——停止战争,恢复社会秩序
孟子
维护“君”为中心的天下秩序
为“统治者”谋天下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
古今对比
孔孟——民为国家的价值主体,不是国家的权力主体/政治主体——维护统治者的统治,缓和阶级矛盾
近现代——主权在民,民为权力政治主体
关于孟子的“仁政”
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 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
把“仁”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施政纲领“仁政”。
“民贵君轻”
孔子的“仁”学主要侧重于道德层面;孟子的“仁政”则更侧重于社会政治方面,较之“仁”学更系统。
关于地位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为政以德】【爱人】【性相近】
孟子——儒家学派理想主义代表人物【民贵君轻】【仁政】【性本善】
荀子——儒家学派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儒家学派集大成者【君舟民水】【仁义】【性本恶】
老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韩非子——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
儒法思想主张异同
治国
儒家——“以德治民”“仁政”“以礼治国
法家——“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统治
儒家——“民贵君轻”
法家——“君主专制”
影响
儒家——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法家——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共同点
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向前发展的
主张改良旧制度
在封建经济发展、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等背景下产生
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促进了文化的觉醒,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关于王道
孔子——追求
孟子——正式提出“王道”
荀子——在孟子“仁”的基础上拓展“义”“威”,更侧重“王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