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抗结核病药
药理学-抗结核病药,本章介绍了抗结核药物的特点及使用要求,思维导图梳理了一线、二线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注意事项。
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本章讲解了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药理学—拟胆碱药与抗胆碱酯酶药、胆碱酯酶复活药,本章梳理了拟胆碱药与抗胆碱酯酶药、胆碱酯酶复活药三大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结合景晴老师授课内容,同时标注重点内容,可用于考试参考。
本章梳理了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阻断药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禁忌症等。结合了景晴老师的授课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抗结核病药

作用机理
阻碍菌壁合成: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
干扰菌体代谢:对氨基水杨酸
抑制RNA合成:利福平
抑制菌体蛋白合成:链霉素、卷曲霉素、紫霉素
抑制分支菌酸合成:异烟肼
结核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
其它:乙胺丁醇 干扰RNA合成
多种机制共存
一线抗结核药
异烟肼(雷米封)INH
专职抗痨药
各类型的结核病均为首选药物
体内过程
口服、注射均易吸收
穿透力强,分布广
能渗入脑脊液、胸水、腹水、关节腔、干酪化、纤维化病灶。并能渗入细胞内作用于其中的结核杆菌
作用于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
主经肝乙酰化代谢,其乙酰化速度因人而异(快(70min)、慢(3h)代谢型) 每日给药,则慢代谢型易出现毒性反应,间歇给药,则慢代谢型疗效高于快代谢型。
中国人快代谢型更多
抗菌作用
对生长旺盛的活动期结核杆菌有强大杀灭作用,治疗活动性结核的首选药
对静止期结核杆菌无杀灭作用而仅有抑菌作用
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抗菌谱——仅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作用
机制
可能是
抑制分枝菌酸合成
抑制DNA合成
干扰分枝杆菌代谢
特点
应用
各型结核(首选)
预防用药可单用
其他时候不可单用
对重症病人(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宜加大剂量,延长疗程,必要时注射给药
缺点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常与其他药合用降低耐药性,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症状
多见于用量大,时间长
中枢——头晕、失眠、精神紊乱、兴奋、癫痫样发作
外周神经炎——步态不稳、感觉异常、腱反射亢进、肌肉痉挛、轻瘫
肝毒性
易发于嗜酒者和快乙酰化病人
表现:转氨酶增高、黄疸、肝小叶坏死
其它:胃肠反应,过敏
防治——补充维生素B6;有癫痫、精神病史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抑制肝药酶,可延缓香豆素类抗凝血药、苯妥英钠、交感胺类的代谢。
肼屈嗪可抑制本品的代谢,增加本品的毒性
糖皮质激素可诱导肝药酶,促进本品代谢。
饮酒或与利福平或肼屈嗪合用,可增加肝毒性
利福平(RPF)
兼职抗结核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食物、对氨基水杨酸、巴比妥类可妨碍其吸收,故宜空腹口服
穿透力强,分布广(易入病灶及巨嗜细胞,脑膜炎时脑脊液中可达血浓的20%)
主经肝脱乙酰基代谢,可诱导肝药酶
用途
抗菌谱广—— 分枝杆菌(结核、麻风)高敏; 多数细菌(包括金葡菌)对之敏感:但对革兰氏阳性菌<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氨基甙类; 对某些病毒、沙眼衣原体也有效(病毒性角膜炎)
抑制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阻碍 mRNA的合成
对结核杆菌作用强:似INH,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菌均有效,低抑高杀,且能增强异烟肼、链霉素的抗菌活性。
穿透力强:但在脑脊液中浓度<INH
单用易耐药(与RNA多聚酶变构有关),与其他药无交叉耐药。宜与异烟肼、乙胺丁醇等合用
联合各种类型抗结核药,尤其是针对 复治病人
麻风病
其他敏感菌感染:耐药金葡菌感染、重症胆道感染、沙眼、病毒性结膜炎等。
胃肠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多不严重。
肝损害:肝功下降、肝肿大、黄疸等。易发于原有肝病者、嗜酒者、合用异烟肼者及老年病人
动物致畸:3月以内孕妇禁用。
“流感综合征”:见于大量间隔使用时
乙胺丁醇(EMB)
抗结核药的增敏剂,从不单用
选择性高:只对繁殖期结核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PAS),对其他菌无效
机制:干扰RNA合成
耐药性:不易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产生缓慢,不与其他药交叉耐药。主要与异烟肼、利福平合用
主要不良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炎(弱视、红绿色盲和视野缩小)。立即停药,大剂量VitB6
定期眼科检查
链霉素(S)
抗结核作用较强:仅<INH、RFP
穿透力弱:仅分布于细胞外液,难入纤维化、干酪化病灶、巨嗜细胞、脑脊液
单用易耐药
毒性较大:仅用于急性期强化治疗阶段,较适于治疗浸润性肺结核、粟粒性结核。疗程≤3月,总量≤30g。
耳毒性
强调联合用药,尤其结核病急性期
在体内仅有抑菌作用
吡嗪酰胺(PZA)
口服吸收迅速
酸性环境中作用增强,能在细胞内有效杀死结核杆菌
易产生耐药性,主用于复治病人
长期大量应用有肝毒性,联合用药参与短程疗法,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二线抗结核药
对氨基水杨酸(PAS)
仅对细胞外结核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
机理可能为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口服吸收好,分布广,但难入巨嗜细胞及脑脊液。因可影响利福平吸收,故不宜与之合用
耐药性产生较慢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胃肠反应、过敏、肝损害、甲状腺肿大等。
用药原则
抗麻风病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