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学概论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艺术存在于我们身旁每地方,当艺术抽象成理性的理论我们该如何去学习?一张思维导图手把手带你看懂大学艺术学第二章《艺术学概论》!喜欢的小伙伴点个赞吧!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图总结了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知识点,有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看法、“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的启示、艺术的特征,另外还对知识点进行补充,收藏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中心主题
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
艺术起源于模仿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亚力士多德更进一步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
理论具备合理性的原因
早期的人类艺术,特别是原始艺术,“模仿”占有相当大的成分
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
评价
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
把“模仿”归结于人的本性,没有找到“模仿”背后的创作意图,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艺术起源于游戏
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 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的,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 自由的“游戏”。
席勒的游戏冲动
席勒在他著名的《美育书简》中指出,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的协调起来。
人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受到自然力量和物质需要的强迫,又要受理性法则的种种约束和强迫,是不自由的, 只有在“游戏”时,才能摆脱自然和理性的强迫,获得真正的自由。
“游戏”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人的这种“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在这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 活动中,人的过剩精力得到了发泄,从而获得快乐。
这种说法肯定了人们只有在不为生活所迫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过剩的精力来从事“游戏”。这种说法将艺术 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也揭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
这种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
艺术起源于表现
克罗齐
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为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
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朗格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活动的实质就在于创造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艺术确实要表现情感,艺术家确实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他人,向社会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是把艺术的起 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 源问题。
艺术起源于巫术
爱德华·泰勒,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 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
佛雷泽,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
考古发现,早期的造型艺术确实与巫术有关。
原始歌舞与巫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歌舞常常被原始人用来保证巫术的成功。
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 产活动。
艺术起源于劳动
内容
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理论。
只有人类才有艺术,探讨艺术的起源,实质上就是探索早期人类为什么创造艺术和怎样创造艺术。
虽然物质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是,艺术的产生却不能简单的完全归结为劳动。
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多元决定论
阿尔都塞,法国结构主义学者,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 辩证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 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希尔恩,芬兰艺术史学家,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结合社会学,人类 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
艺术起源的归结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讲,艺术 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艺 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 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
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代替 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世界的文学”概念。资本主义经济打开了人们狭 窄的眼界。西方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都感到自己传统文化的穷途末路。摄影技术发明,再现成为艺术家低能 的标志。不吸取非洲艺术的营养,不否定传统的艺术形式,就没有毕加索,也没有现代派艺术。从文艺复兴到 二十世纪,是东西方艺术在世界舞台上融合交汇的伟大时代,也是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的伟大时代。
世界艺术
概念: 世界艺术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
特征
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他们表达了 一切民族共同的思想感情
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人有人性,兽有兽性,这是自然之理。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 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超阶级的人性。
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不管阶级,民族的美如何对立,超越阶级,民族界限的共同美依然 存在的:这就是人类在实践中自由创造的形象显现。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联系: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就没有世界的。
差别: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
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
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的意义
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社会主义艺术继承本民族一切优秀艺术的传统,创造为本民族老百姓所喜闻 乐见的形式。
坚持社会主义艺术的开放性。社会主义艺术不仅要继承本民族优秀艺术传统,而且要参与世界艺术交往,吸引 世界上优秀艺术的营养,使社会主义艺术不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