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基与基础思维导图
本学习笔记将《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与构造》中关于土、地基、基础部分的相关知识做了整理和总结,建筑构造中对于地基部分的考点较为基础,而结构部分,地基从土到地基到基础均需有较为深入细致的考点,另外在建筑技术作图中,对基础也有相应的考核,这部分内容合并将在墙身的构造中详细说明。
编辑于2020-10-18 18:53:52《建筑材料与构造》 地基、基础
A. 地基
1. 建筑地基土层分类
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等
岩石
岩石为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根据其坚固性可分为硬质岩石(花岗岩、玄武岩等)和软质岩石(页岩、黏土岩等);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微风化岩石、中等风化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等
岩石承载力的标准值为200~4000kPa
碎石土
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碎石土根据颗粒形状和粒组含量又分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碎石土承载力的标准值为200~1000kPa
砂土
砂土的承载力140~500kPa
粉土
粉土的性质介于砂土与黏性土之间,承载力为105~410kPa
黏性土
黏土的承载力为105~475kPa
黏性土的承载力大于粉土
人工填土
素填土
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等组成的填土
杂填土
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
冲填土
为水力冲填泥沙形成的填土
人工填土的承载力为65~160kPa
其他土层
淤泥、红黏土、膨胀土、湿陷性土
2. 地基应满足的要求
强度要求
要求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应优先考虑采用天然地基
变形要求
要求地基有均匀的压缩量,以保证有均匀的下沉
稳定要求
要求地基有防止产生滑坡、倾斜方面的能力。可加设挡土墙
3. 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经过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部建造房屋的土层
当土层的承载力较差或虽然土层质地较好,但上部荷载过大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应对土层进行加固
压实法
利用重锤(夯)、碾压(压路机)和振动法将土层压实。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提高地基承载力收效较大
换土法
当地基为淤泥、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时,应采用换土法。换土所用材料宜选用中砂、粗砂、碎石或级配石等空隙大、压缩性低、无侵蚀性的材料
桩基
在建筑物荷载大、层数多、高度高、地基土又较松软时,一般采用桩基。采用桩基时,应在桩顶加做承台梁或承台板,以承托墙柱
支承柱(桩柱)
这种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柱,借助打桩机打入土中。这种桩的断面尺寸为300x300~600x600mm,长度视需要而定,一般在6~12m之间,桩端应有桩靴,以保证支柱桩能顺利地打入土层中
钻孔桩
这种桩是先用钻孔机钻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浇筑混凝土而成。钻孔桩直径一般为300~500mm,桩长不超过12m
振动桩
先利用打桩机把钢管打入地下,然后将钢管取出,最后放入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而成。直径、桩长与钻孔桩相同
爆扩桩
由钻孔、引爆、浇筑混凝土而成。引爆的作用是将桩端扩大,以提高承载力
其他类型桩
还有砂桩、碎石桩、灰土桩、扩孔墩等
还可以分成:端承桩 和 摩擦桩
建筑结构里讲的分类是这个
4. 地基特殊问题的处理
1. 地基中有坟坑
应全部挖出,并沿坟坑四周多挖300mm,然后夯实并回填3:7灰土,遇潮湿土壤应回填级配砂石,最后按正规基础做法施工
2. 基槽中有枯井
在基槽转交部位遇有枯井,可以采用挑梁法,即两个方向的横梁越过井口,上部可继续做基础墙,井内可以回填级配砂石
3. 基槽中有沉降缝
新旧基础连接并遇有沉降缝时,应在新基础上加做挑梁,使墙体靠近旧基础,通过挑梁解决不均匀下沉问题
4. 基槽中有橡皮土
基槽中的土层含水量过多,饱和度达到0.8以上时,土壤中的孔隙几乎全充满水,出现软弹现象,这种土层叫橡皮土。要避免直接在土层上用夯打,处理方法应先晾槽,亦可以掺入石灰末来降低含水量。或将碎石、卵石压入土中,将土层挤实。
5. 不同基础埋深不一
标高相差很小的情况下,基础可作斜坡处理。如倾斜度较大时,应设置踏步形基础,踏步高H不应大于500mm,踏步长应大于或等于2H
6. 防止不均匀下沉: 当建筑物中部下沉较大,两端下沉较小时,建筑物墙体出现八字裂缝。若两端下沉较大,中部下沉较小时,建筑物墙体则出现倒八字裂缝。上述两种下沉属于不均匀下沉
1. 做刚性墙基础
即采用一定高度和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墙与基础共同作用,能均匀地传递荷载,调整不均匀沉降
2. 加高基础圈梁
在条形基础地上部做连续地、封闭地圈梁,可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防止不均匀下沉。基础圈梁的高度不应小于180mm,内放4Ф12主筋,箍筋Ф8,间距200mm
3. 设置沉降缝
B. 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基础埋深:从室外地面到基础的底面
基础埋深由以下原则决定
1. 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 相邻建筑物和基础埋深
5. 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建筑物的基础一般应放在最大冻结深度以下
避免冻融破坏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的1/18~1/20。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多层建筑的埋深一般不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0
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要不就放在最高水位之上,或最低水位之下,避免流动水的浮力扰动
当基础埋深大于等于5m或基础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时,叫深基础; 基础埋深小于5m或基础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时,叫浅基础
基础宜为浅基础,一般都在0.5~5m之间
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当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火加固原有建筑物的地基。
C. 基础的种类
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识
I. 从材料及受力分
刚性基础(无筋扩展基础): 指用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等受压强度大、而受拉强度小的刚性材料做成的基础;只适合于受压而不适合受弯、拉、剪力。一般砌体结构房屋的基础常采用刚性结构。
刚性基础有刚性角的限制,刚性角外的结构都起不到承载的作用,由于构成刚性基础的材料都是脆性材料,所以只适合受压而不适合受弯拉剪,所以要保证基础处于受压的状态;柔性基础是钢筋混凝土,钢筋可受拉,所以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承受相同压力的时候,可以不受控制地放脚,高度要比刚性基础低
灰土基础
灰土是经过消解后的生石灰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其配合比常用石灰:黏性土=3:7,俗称三七灰土,(还有2:8灰土)
适合于6层和6层以下、地下水位较低的砌体结构房屋和墙体承重的工业厂房
灰土基础的厚度与建筑层数有关。4层及4层以上的建筑物,一般采用450mm;3层及3层以下的建筑物,一般采用300mm,夯实后的灰土厚度每150mm称为“一步”,300mm厚灰土可称为两步灰土
优点是施工简便、造价较低、就地取材、可节约水泥、砖石等材料;缺点是它的抗冻、耐水性差,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或很潮湿的地基上不宜采用

实心砖基础
用作基础的实心砖,强度等级砖不低于MU10,砂浆不低于M5。基础墙的下部要做成阶梯形,以使上部的荷载能均匀传到基础上。阶梯放大的部分一般叫作“大放脚”,砖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1:1.5,实际上有固定做法:两平一收、二一间隔收(最下面一层为两皮一收,满足刚性角的高度)
砖基础施工简便,适用面广。为节省大放脚的材料,可在砖基础下部做灰土垫层,形成灰土砖基础,也叫灰土基础

以上两种基础已经逐步被淘汰了_(:з」∠)_
三合土基础
体积比为1:2:4~1:3:6(石灰:砂:骨料),在基槽内分层夯实,每层约虚铺220m,夯至150mm。三合土铺筑至设计标高后,在最后一遍夯打时,宜浇筑石灰浆,待表面灰浆略为风干厚,再铺上一层砂子,最后整平夯实。
这种基础在我国南方地区应用很广,它的造价低廉,施工简单,但强度较低,所以只能用于4层以下房屋的基础
毛石基础
毛石是指开采下来未经雕琢而成的石块,采用强度等于不低于M5砂浆砌筑的基础。一般应搭板满槽砌筑。毛石基础厚度和台阶高度均不小于100mm,当台阶多于两阶时,每个台阶深处宽度不宜大于200mm。为便于砌筑上部砖墙,可在毛石基础的顶面浇铺一层60mm厚,强度等级为C10的混凝土找平层。
优点时可以就地取材,但整体性欠佳,固有振动的房屋很少采用
砌筑类的通病
混凝土基础
优点是强度高、整体性好、不怕水,适用于潮湿的地基或有水的基槽中,有阶梯形和锥形两种
混凝土基础的厚度一般为300~500mm,混凝土强度为C20,基础宽高为1:1
毛石混凝土基础
为节约水泥用量,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基础,可以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入20~30%的毛石,这种基础叫毛石混凝土基础
毛石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当基础埋深较大时,也可用毛石混凝土做成台阶形,每阶宽度不应小于400mm。如果地下水对普通水泥有侵蚀作用时,应采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拌制混凝土
柔性基础(扩展基础): 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受压和受拉均较强的基础
扩展基础包括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两种类型
扩展基础的截面有阶梯形和锥形两种
阶梯形扩展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
锥形扩展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且两个方向的坡度不宜大于1:3
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10
柱下扩展基础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应在100~200mm之间。墙下扩展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
扩展基础的钢筋保护层:有垫层时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0
II. 按构造形式分: 柱下独立基础之间,用梁拉结起来成为井格式基础,再增大刚度可以加底板,形成筏形基础(满堂基础),筏形基础又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纵横梁拉结),高层建筑荷载大、基础埋深比较深、要利用地下空间,则用箱型基础(由底板、顶板、纵横的梁组成,抗变形能力更大,有地下室)
桩基础
条形基础
这种基础多用于承重墙和自承重墙下部设置的基础,做法采用刚性基础
独立基础
这种基础多用于柱下基础,其构造做法多为柔性基础
筏形基础
有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这是连片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一般用于荷载集中、地基承载力差的情况下

箱形基础
当筏行基础埋深较深,并有地下室时,一般采用箱型基础。箱型基础由底板、顶板和侧墙组成。这种基础的整体性强,能承受很大的弯矩。

概述
01地基与基础(建筑结构、建筑构造) 本学习笔记将《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与构造》中关于土、地基、基础部分的相关知识做了整理和总结,建筑构造中对于地基部分的考点较为基础,而结构部分,地基从土到地基到基础均需有较为深入细致的考点,另外在建筑技术作图中,对基础也有相应的考核,这部分内容合并将在墙身的构造中详细说明。
房屋的基础埋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层上,实际上它是房屋墙身或柱子的延伸部分。房屋基础承担房屋屋顶、楼面、墙或柱传来的重力荷载,以及风、雪荷载和地震作用,并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地基土受力后,会发生压缩变形,为控制房屋的下沉和保证稳定,通常要将房屋基础的尺寸适当放大,也就是说,要比墙和柱子本身的截面尺寸大一些,以适应地基的承载能力。为保证房屋的安全和使用年限,基础应当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地基虽不是房屋的组成部分,但却直接影响整个房屋的安全和使用。应对地基下沉和不均匀沉降妥善处理,避免楼板和墙体产生开裂,避免房屋倾斜甚至倒塌。 基础造价约占建筑物总造价的10%~20%,施工工期约占25%~35%
《建筑结构》 地基、基础
A. 地基岩土
A. 土的三相组成

土体=固相+液相+气相=固体的颗粒、水和空气
固相:构成图骨架,起决定作用;液相(重要影响);气相:次要作用
土的总质量=固体的质量+水的质量(气体重量忽略不计为0)
土的体积=孔隙体积(空气体积+液体体积)+固体的体积
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气温升高,土内水分蒸发,而使土内空气增加, 土的不同的状态:干燥或潮湿、输送或紧密
B. 土的物理性质和指标
土里的水是特别需要关注的点,对地基和基础的影响特别大,地基土的处理措施、地基承载力、冻胀浮力、甚至是对结构材料的影响,对地下室等房间使用的影响
1. 重力密度 γ
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力称为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
土的密度=土的总质量/土的总体积;γ=mg/V=ρg
土的重度随着土的颗粒组成,孔隙多少和水分含量的不同而变化。重度较小,则表示土质孔隙较多,土不紧密,因而承载力相对较低;重度大,则承载力高
一般土的天然重度约为16~22kN/m³
2. 相对密度d
土颗粒密度ρs=ms/Vs,土颗粒质量/土颗粒体积
相对密度=土颗粒的密度/水的密度d=ρs/ρw
水的密度=1时,相对密度=土颗粒的密度
天然状态下的土的密度,通常在1.7~2.2t/m³
3. 含水量w
土的含水量=水的质量/土颗粒质量×100%;w=mw/ms x100%
土的含水量反映土的干湿程度。含水量越大,土越软;如果是黏性土,土越软,工程性质就越差;
土的含水量可能超过100%,注意与含水率区分
直接由实验测得的指标
4. 干重度 γd
把水全部蒸发掉,土的干重度=土颗粒质量/总体积 γd=msg/V=ρdg
单位体积内颗粒的重力,称为土的干重度
干重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土的密实程度; 干重度越大,土越密实,强度就越高;常用作填土和人工压实土的施工控制指标
5. 孔隙比e
孔隙的总体积/土颗粒的总体积
可以超过1,注意与孔隙率的区别,松散材料还有一个空隙率
土的孔隙比,反映土的密实程度。孔隙比越大,土越松散;孔隙比越小,土越密实;是土体的重要物理性质指标,可用来评价土体的压缩特性
土的压缩系数是单位压力下的孔隙变化
6. 土的饱和度
水的体积/总孔隙体积的比x100%
=1时则孔隙里都是水,=0则全干土孔隙里都是空气
饱和度反映地基土的超市程度。在基础工程设计中,根据地基土的潮湿程度选用基础材料和砂浆等级
换算指标
7. 土的饱和密度ρ
孔隙全部充满水,饱和密度=(孔隙体积x水的重量+土颗粒质量)/总体积
C. 岩土的分类
1. 岩石

根据岩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k分类,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5类
根据完整性指数分类: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
根据风化程度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全风化5类
2. 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碎石土可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N63.5是用重量为63.5kg的锤子提到76cm高度落下,砸到一定深度(300mm)的次数N,土越密实则次数越多,土的承载能力越高
3. 砂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砺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5类
砂土的密实度,可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4. 黏性土
颗粒小而粘,保水性好,种庄稼好
黏性土物理状态与含水量的关系 
塑限WL:土由流动状态变成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液限Wp:土由可塑状态变化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塑性指数Ip
液限与塑限之差Ip=WL-Wp,反映可塑状态下的含水量范围,用于黏性土分类
注意不是含水量越大,而是含水量的范围越大
塑性指数越小,说明土的颗粒越粗,可塑的含水量范围越小;土的塑性指数越大,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范围大。
黏性土的分类
黏性土为塑性指数Ip大于10的土, 按塑性指数分为黏土(Ip>17)、粉质黏土(10<Ip≤17)
液性指数IL
=(实际含水量-塑限)÷ 塑性指数 IL=W-Wp / WL-Wp
表示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水量相对关系,是判别黏性土状态(软硬程度或稀稠程度)的一个指标。液性指数与土的类别及含水量有关,同一种土,含水量越大则液性指数越大,土质越软。
黏性土的状态
根据液性指数IL,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液性指数≤0坚硬,≤1时硬塑、可塑、软塑,>1流塑
一般情况下,处于硬塑或坚硬状态的土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处于软塑或流塑状态的土具有较低的承载力

1.粉土
介于砂土与黏性土之间, 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一般情况下粉土的承载力比黏性土低
2.淤泥
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1.0≤天然孔隙比<1.5的黏性土
3.淤泥质土
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1.0≤天然孔隙比<1.5的黏性土或粉土
上海地区;河道附近;这两种都是不太好的土
4.红黏土
碳酸盐岩系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黏土;液限一般>50%
5. 人工填土
素填土:由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等组成的填土
压实填土:经过压实或夯实的素填土,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性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
杂填土: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
冲填土:由水力充填泥沙形成的填土
6. 膨胀土
土中黏粒成分主要有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其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40%的黏性土
7. 湿陷性土
在一定压力下浸水后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大于或等于0.015的土; 湿陷性土黄土高原我国特有
8. 泥炭、泥炭质土
不太好的土
D.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1. 载荷试验承载力应取特征值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
2. 抗剪强度指标取标准值
土基本没有什么抗拉、抗压强度
实验室测试法:原状土室内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原位测试法:现场剪切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流塑黏性土)
地基的强度是指土体的抗剪强度。 地基虽然是受压,但是其强度破坏形态却是剪切滑移破坏。地基的变形是指土体收到压缩引起的沉降。土体被挤出的剪切滑移破坏也称地基失稳。
土的抗剪强度是由内摩擦力和粘聚力形成的,土粒越粗,粘聚力越小,摩擦角越大
3. 压缩性指标应取平均值
原状土室内剪切试验、原位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原位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旁压试验
地基土的压缩性可分为低压缩性土、中压缩性土、高压缩性土
一般情况下,粗颗粒岩土的地基承载力大于细颗粒岩土的地基承载力;粗颗粒的岩土压缩性小,细颗粒的岩土压缩性大
土的压缩性越高,压缩模量越小
B. 地基与基础
地基ground: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A.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
重要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物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的建筑物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复杂地址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开挖深度大于15m的基坑工程
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基坑工程
考试时直接选甲级就,考点!非甲级就选最不复杂的那个
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实际工程中最多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
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非软土地区且场地地质条件简单、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简单、环境保护要求不高且开挖深度小于5.0m的基坑工程
B. 地基基础的设计要求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①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②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③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④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⑤地基内有厚度较大的厚薄不均的饿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除岩石地基外,基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宽度、基础埋深有关
C. 基础的埋置深度
1.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不宜小于0.5m
2. 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3. 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4. 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5. 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当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承,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
6. 地基土的冻胀类别分为不冻胀(碎石土、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均按不冻胀考虑)、弱冻胀、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季节性冻土区基础埋置深度宜大于场地冻结深度。对于深厚季节冻土地区,当建筑基础底面土层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土时,基础埋置深度可以小于场地冻结深度。地基天然含水量小且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胀深度大于2m时,均可不考虑冻胀的影响。在冻土地基上的不采暖房屋,其基础的最小埋深,当土的冻胀性类别为强冻胀土时,应浅于冰冻深度。
D. 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
地基计算包括基础埋置深度、承载力、变形、稳定性计算等,是地基设计的重要依据
地基设计的目的:确保房屋的稳定;不因地基产生过大不均匀变形而影响房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设计原则:①上部结构荷载所产生的压力不大于地基的承载力值;②房屋和构筑物的地基变形值不大于地基的承载力;③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构筑物(如挡土墙)等,不致使其丧失稳定而破坏。
E. 地基承载力计算
1.  基础底面土压力分布
刚好在轴心上,基地压力分布均匀,往一侧偏则偏的一侧大,另外一侧小(图1梯形),继续偏则有一侧刚好为0(图2三角形),继续偏则出现拉应力区(图3),拉力不能超过地基承载力,否则就把地基压坏了
土对墙背的摩擦角δ=0,则墙背土压力的合力Ea距墙底的距离x为1/3h(三角形均布力的力位于型心,距长边1/3处——建筑力学内容)
2. 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轴心荷载作用时:Pk≤fa, 即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偏心荷载作用时,Pk≤fa,且Pkmax≤1.2fa, 即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1.2倍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3. 基础埋置深度越深,基础底面以下土层的重度越大,地基承载力越高;基础宽度越大,基础底面以下土层的重度越大,地基承载力越大。
F. 变形计算
1.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2. 基底附加应力
造成地基变形的唯一原因
地基变形产生的原因:基底附加应力,它是由建筑物荷载引起的应力=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压力 - 基底处原先存在于土中的自重压力
 自重应力:土体自身重量所引起的应力,不会引起地基变形
设地下室,可减小作用于地基土附加应力,对地基变形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地基变形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或局部倾斜
4. 地基变形计算的要求
砌体承重结构→局部倾斜值控制
在基底上间隔5-10m取任意两个点,测它们的沉降差值/两点间距,可求出倾斜角度的值,越大越倾斜
框架结构&单层排架结构→沉降差控制
都是柱子,直接算沉降差,差值越大,不均匀沉降越大
多层或高层结构&高耸结构→倾斜值控制
平面取两个对角的点,测它们的沉降值/两点距离,因为是取整体的角度所以为倾斜值(砌体取局部两点,所以为局部倾斜值)
注:必要时还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5. 地基变形的预估
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分别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值,以便预留建筑有关部分之间的净空,选择连接方法和施工顺序
地基变形计算主要指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最终沉降量是由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组成
国标采用的是变形比法,在计算中要对预估的试算深度进行试算和修整,因而又叫做修正变形比法
多层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
砂土——80%以上,可认为已基本完成最终沉降
其他低压缩土——50%~80%
中压缩性土——20%~50%
高压缩性土——5%~20%
所以一般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地基变形值之比,砂土最大,因为在这期间基本都沉降完了,其他在这个期间还没沉完,沉得少,使用期间会继续沉
两个埋深的底面压力均相同的单独基础,在相同的非岩石类地基土情况下,基础面积大的沉降量比基础面积小的要大。考虑到基础的自重关系。
6. 地基变形的计算方法
分层总和法:只有基础底面以下的土会变形,把每一层土的变形加起来,越往下力就扩散了,所以越往下底面受的力就会越小,最终可忽略不计
7. 地基变形的计算深度
Zn=b(2.5-0.4ln b)
lm≤b≤30m
C. 山区地基
山区地基的设计考虑因素
1. 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层、破碎带
2. 在建设场地周围,有无不稳定的边坡
3. 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
4. 地基内岩石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基岩面的起伏情况、有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临空面
5. 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
6. 岩溶、土洞的发育程度,有无采空区
7. 出现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
8. 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设场区的影响
建设场地选址
1. 应对场区做出必要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评价
2. 对建筑物有潜在威胁或直接危害的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岩溶、土洞强烈发育地段,不应选作建设场地
1.土岩组合地基
常见的一种复杂类型地基
1. 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满足以下条件:①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②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③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属土岩组合地基
2. 沉降缝的设置
1. 在地基压缩性相差较大的部位设置
2. 宽度宜取30mm~50m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加宽
2.填土地基
1. 填土的要求:含有生活垃圾或有机质废料的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建筑物地基使用
2. 填土填料的要求
a. 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土
b. 性能稳定的矿渣、煤渣等工业废料
c. 以粉质黏土、粉土作填料时,其含水量宜为最优含水量
d. 挖高填低或开山填沟的土石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e. 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性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
因为膨胀土是土中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的黏性土,不能作为压实填土的填料
3. 压实填土的质量控制指标
压实系数:填土的实际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之比
3.滑坡处理措施
1. 排水
设置排水沟以防止地面水浸入滑坡地段,必要时尚应采取防渗措施。地下水影响较大情况下,设置地下排水系统
2. 支挡
根据滑坡推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可选用重力式抗滑挡墙、阻滑桩及其他抗滑结构。抗滑挡墙的基底及阻滑桩的桩端应埋置于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土(岩)层中
3. 卸载
在保证卸载区上方及两侧岩土稳定的情况下,可在滑体主动区卸载,但不得在滑体被动区卸载
4. 反压
在滑体的阻滑区段增加竖向荷载以提高滑体的阻滑安全系数
4.岩石地基
岩石相对于土而言,具有较坚固的刚性连接,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透水性。岩石地基具有承载力高、压缩性低和稳定性强的特点。
5.岩溶与土洞
岩溶场地分为岩溶强发育、中等发育和微发育三个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主体宜避开岩溶强发育地段
6.土质边坡和重力式挡墙
1. 挡土墙的分类: 主要有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式、锚定板式和土钉墙式。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挡结构也属于挡土墙,主要有排桩、地下连续墙、逆作拱墙等;地下室和地下结构的挡墙,常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结合,由水平的顶板和地板支承。
2. 挡土墙的土压力
1. 土压力分类: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2. 土压力大小:主动土压力最小,多数挡土墙采用(土推墙);静止土压力,地下室外墙;被动土压力最大,拱脚基础采用(墙推土)
3. 土压力分布:土压力沿挡土结构竖向一般为三角形分布,墙顶处压力小(但不为零),墙底处压力大,对挡土墙产生的水平推力位于距底面1/3H处
4. 静止土压力E0 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5. 主动土压力Ea 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3. 悬臂式挡土墙的抗滑移能力主要依靠墙踵板与下部地基之间的摩擦提供,增加墙踵板的长度c段,可以有效增加墙踵板作用在地基上的压力,进而增加摩擦力

4. 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一般由块石或素混凝土砌筑而成。墙面暴露在外,墙背做成倾斜或垂直式,墙基的前缘称为墙趾,后缘称为墙踵

重力式挡土墙的墙背倾斜形式有仰视、直立和俯斜三种。相同情况下,仰斜式受到的主动土压力最小,直立式居中,俯斜式最大。为减小墙背的土压力,选择仰斜式最为合理,另外仰斜墙重心后移,加大了抗倾覆力臂,提高了抗倾覆的稳定性。
基地逆坡: 将基底做成逆坡(基底倾角)或将基础做成锯齿状是增加挡土墙的抗滑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墙趾台阶: 当墙高较大,基底压力超过地基承载力时,设置墙趾台阶增大底面宽度,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挡土墙的抗滑移和抗倾覆稳定性

5. 挡土墙的验算
1. 抗滑移稳定性验算
K1=摩擦力/推力≥1.3
2.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验算中的力矩支点为墙趾
3. 地基承载力验算
挡土墙很重,不能把基底的土压坏了
注意不是地基变形
挡土墙自己不能滑动、不能转、自重不能把地基压坏、墙体自身不能坏
4. 墙身强度验算
6. 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要求
1. 适用于高度<8m、地层稳定、开挖土石方时不会危及相邻建筑物的地段
没有配筋不能修得过高,且自重非常大,要考虑到下面地基的承载力
2. 可在基底设置逆坡,对于土质地基,基底逆坡坡度不宜大于1:10,;对于岩石地基,基底逆坡坡度不宜大于1:5

3. 毛石挡土墙的墙顶宽度不宜小于400mm;混凝土挡土墙墙顶宽度不宜小于200mm
4. 在土质地基中,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5m;在软质岩地基中,不宜小于0.3m
5. 应每间隔10m-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D. 软弱地基
一般规定
1. 软弱地基的含义
地基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处理。
承载力(特征值)比较低,往往伴随压缩性比较大
软土的主要物理力学特性是含水量高、高压缩性、天然抗剪强度较低
2. 软弱地基的勘察
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
冲填土:排水固结条件
杂填土:堆积历史、自重压力下的稳定性、湿陷性
3. 软弱地基的设计
应考虑上部结构和地基的共同作用;确定合理的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和地基处理方法
4. 软弱土层上的施工
注意对淤泥和淤泥质土基槽地面的保护,减少扰动
荷载差异较大的建筑物,宜先建重、高部分,后建轻、低部分
利用与处理
1. 持力层的选择
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
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可作为轻型建筑物地基持力层
2. 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
3. 地基处理方法
机械压实
重锤夯实、强夯、振动压实,处理由建筑垃圾或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地基
含水量较大的黏土和淤泥类地基不适合采用机械压实处理
堆载预压
处理较厚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
真空预压
换填垫层
软弱地基的浅层处理
复合地基
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核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载荷试验结构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地基增强体顶部应设褥垫层,褥垫层可采用中砂、粗砂、砾砂、碎石、卵石等散体材料
建筑措施
要点: 建筑体形的合理组合(体型简单、高度和荷载均匀);对体型复杂或过长的建筑物设置沉降缝,并采用增强基础和上部结构刚度的方法,使每个单元具有适应和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相邻建筑物基础间保持一定的净距;建筑物各组成部分或设备之间的沉降差处理。
沉降缝
1. 沉降缝设置位置
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长度特别长的建筑,需要设置的是伸缩缝,防止温度应力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2. 沉降缝的宽度

建筑各部分的标高,根据可能产生的沉降采取相应措施
1. 室内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应根据预估沉降量予以提高
2. 建筑物各部分(或设备之间)有联系时,可将沉降较大者标高提高
保证不同部分沉降完了以后地坪标高一致
3. 建筑物与设备之间,应留有净空
4. 当建筑物有管道穿过时,应预留孔洞,或采用柔性的管道接头等
比如地下设备间,设备与屋顶之间预留空间;避免沉降造成对设备、管道的损伤
结构措施
建筑物沉降的均匀程度不仅与地基的均匀性和上部结构的荷载分布情况有关,还与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有关。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是指建筑物抵抗自身变形的能力。
为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采用下列措施
选用轻型结构,减轻墙体自重,可采用架空地板代替室内填土
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采用覆土少、自重轻的基础形式
调整各部分的荷载分布、基础宽度或埋置深度
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可选用较小的基底压力
对于建筑体形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可采用箱基、桩基、筏基等可加强基础整体刚度,减少不均匀沉降
对于砌体结构的房屋,增强整体刚度和承载力的措施
对于三层和三层以上的房屋,其长高比L/H宜小于或等于2.5;当房屋的长高比为2.5<L/H≤3.0时,宜做到纵墙不转折或少转折,并应控制其内横墙间距或增强基础刚度和承载力。当房屋的预估最大沉降量小于或等于120mm时,其长高比可不限
墙体内宜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圈梁
在墙体上开洞时,宜在开洞部位配筋或采用构造柱及圈梁加强
圈梁应按下列要求设置
在多层房屋的基础和顶层处应各设置一道,其他各层可隔层设置,必要时也可逐层设置。单层工业厂房、仓库,可结合基础梁、连系梁、过梁等酌情设置;
圈梁应设置在外墙、内纵墙和主要内横墙上,并宜在平面内连续封闭
大面积地面荷载
堆载不宜压在基础上。大面积的填土,宜在基础施工前三个月完成。
E. 基础设计
房屋的基础形式有:无筋扩展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等),扩展基础(杯口基础),箱型基础与筏形基础及桩基础等
无筋扩展基础
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除三合土基础不宜超过四层建筑以外,其他均可用于六层和六层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墙体承重的轻型厂房。

很少用了,不能受拉
刚性角α,只有在刚性角以内的基础部分才不会被拉坏,虚线以外的基础部分会被拉坏(做了跟没做一样),所以想做宽增加刚度的时候,需要做得更高更大埋置更深,并不经济
无筋扩展基础高度应满足H≥(b-b0)/2tanα, 其中b为基础底面宽度,b0为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或柱脚宽度,tanα为基础台阶宽高比
给出了刚性角α的tan值,与基础材料、基底压力有关; 记住最常用的砖基础1:1.5,素混凝土1:1(45°)

扩展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钢筋受拉,混凝土受压
基础是如何破坏的,此时研究的不包含地基,只是基础本身,作用在基础上的力来源于土,真正让其产生破坏的是地基的净反力设计值,会产生弯曲(相当于两个倒置的悬臂梁)、剪切(有弯必有剪)和冲切(沿45°破坏,在这个界面上拉力最大,混凝土不受拉,最易在此破坏,冲上去了)三种破坏
构造要求
1. 锥形基础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且两个方向的坡度不宜大于1:3; 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mm~500mm
2. 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0
一般不把基础直接放在地上,而是放在混凝土垫层上,垫层没有任何受力要求,所以混凝土等级很低
3. 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4. 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 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
6.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1/4处。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 
横竖交接的地方应该有两个方向的钢筋,可多不可少
浅基础的类型
墙下条基,砌体结构以墙为主要承重,条基与墙的方向一致 
柱下独基,框架结构以柱承重 

柱下对称独立基础,为使基础底面不出现拉力,基础顶面所承受的柱底竖向力Fk和Mk必须满足Mk/(Fk+Gk)为基底偏心距,当≤b/6,b为基础宽度
这两种基础,材料为砖、毛石、三合土等刚性材料的时候为无筋扩展基础,有刚性角的限制,刚性基础的刚度大、自身内应力较小,无需进行裂缝和挠度验算;当基础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的时候,为柔性扩展基础,没有刚性角限制
柱下条基,比较容易协调两个柱子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如果连接一个方向的强度不够,可将两个方向都连起来,柱下交叉梁基础,也称作井格式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之间设置的基础连系梁,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平衡柱底弯矩,各承台均应有两个方向的连系梁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①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当翼板厚度大于250mm时,宜采用变厚度翼板,其顶面坡度宜小于或等于1:3; ②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 ③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基础梁的平面尺寸应大于柱的平面尺寸,且柱的边缘至基础梁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 ④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应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 ⑤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柱下条基的梁宽不一定大于柱宽,可在柱附近做成八字形过渡,由基础梁截面强度计算确定
高层建筑箱型和筏形基础
高层建筑的基础,整体性好,刚度大,可做地下室
在确定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时,应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并应考虑抗倾覆和抗滑移的要求
抗震设防区,天然地质地基上的箱型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当桩与箱基底板或筏板固接时,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18
对于单幢建筑物,在均匀地基的条件下,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基底平面型心宜与结构竖向荷载重心重合
箱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筏形基础和桩箱、桩筏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有地下室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对重要建筑,宜采用自防水并设置架空排水层。
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
强度还不够的时候,将井格式基础的孔用混凝土浇筑成一体,形成筏板基础;梁板式(有肋梁,柱先落在梁上,再传到筏板上)和平板式(无肋梁,柱直接落在筏板上,应做得比较厚) 
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可作为地下商场或停车场等
平板式筏形基础相当于无柱帽的无梁楼盖。平板式筏基要比梁板式筏基做得厚,因为平板式筏基可能会出现冲切破坏;若要防止冲切破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厚

总体要求
筏形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
采用筏形基础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宜小于200mm。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
筏板与地下室外墙的接缝、地下室外墙沿高度处的水平接缝应严格按施工缝要求施工,必要时可设通长止水带
采用筏形基础带地下室的高层和底层建筑,当地下一层结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结构顶板应采用梁板式楼盖,板厚不应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楼面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采用梁板式屋盖(不能平板式)
与高层混凝土结构规定相同
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300mm的双向钢筋网
基础梁和底板的顶部跨中钢筋应按实际配筋全部贯通,纵横方向的底部支座钢筋尚应有不少于1/3贯通全跨。底部上下贯通配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5%
平板式筏形基础
框架-核心筒结构和筒中筒结构宜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
平板式筏基验算内容:受冲切承载力、受剪承载力
平板式筏基的筏板最小厚度不应小于500mm
梁板式筏形基础
梁板式筏基验算内容:受冲切承载力、受剪承载力、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梁板式筏基地板的厚度不应小于400mm;板厚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尚不应小于1/14,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不宜小于1/6
地下室底层柱、剪力墙和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连接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沉降缝和后浇带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地面以下沉降缝的缝隙应用粗砂填实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当沉降实测值和计算确定的后期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后(主楼与裙房结构均施工完毕之后,沉降稳定以后,一般为2个月),方可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的要求
筏形基础地下室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工作。回填基坑时,应先清除基坑中的杂物,并应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回填并分层夯实。
强度更高,把筏板式再增加一个面,做成箱型基础
当地基软弱,建筑物荷载较大或上部结构荷载分布不均而对沉降要求严格时,可以采用箱型基础。箱型基础是由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它是高层建筑一种较好的基础类型。
箱型基础的整体刚度比较好,它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及抗震能力比较强;且箱型基础有一定的埋深,可以充分利用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基底的附加压力,减少绝对沉降量;箱型基础的内部空间可以用作人防工程和设备用房。
高层建筑的箱型基础的重要问题是防止箱型基础的整体倾斜
设计要求
外墙宜沿建筑物周边布置;内墙应沿上部结构的柱网或剪力墙位置纵横均匀布置;当上部结构为框架或框剪结构时,墙体水平截面总面积不宜小于箱型水平投影面积的1/12;基础平面长宽比大于4时,纵横墙体水平截面总面积不宜小于箱型基础水平投影面积1/18
箱形基础高度不宜小于箱基长度x1/20,且不小于3m)
箱基长度不计外墙悬挑板部分
基础底板厚度≥400mm;外墙厚度≥250mm;内墙厚度≥200mm;顶板厚度≥200mm
箱形基础墙体门洞:柱间居中的部位
箱形基础配筋:顶板、底板及墙体均采用双层双向配筋
上部结构底层柱纵筋深入箱形基础墙体的长度:柱下三面或四面有箱型基础墙的内柱——除柱四角纵筋直通基底外,其余钢筋可深入顶板底面以下40倍纵筋直径处;外柱、与剪力墙相连的柱及其他内柱——直通基底
桩筏与桩箱基础
当高层建筑箱型与筏形基础下的天然地基承载力或沉降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桩筏或桩箱基础。
当柱荷载较大,等厚度筏板的受冲切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筏板上面增设柱墩(扩大的柱脚)或在筏板下局部增加板厚或采用抗冲切钢筋等措施
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的情形
桩基础不需要验算地基的情况与此完全相同,下不重复
1.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1. 砌体房屋
2. 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3. 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
4. 基础荷载与3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和多层混凝土抗震墙房屋
5. 注:软弱黏性土层指7度、8度和9度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小于80、100和120kPa的土层
2. 《抗震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桩基础
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是深基础的一种。当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而沉降量又过大或地基稳定性不能满足建筑物规定时,常采用桩基础。因为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速率低、沉降量小而均匀等特点,能够承受垂直荷载、水平荷载、上拔力及由机器产生的振动或动力作用,在高层中应用更为普遍
桩的分类
竖向受压桩按桩身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 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按施工工艺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①预制桩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柱和钢柱等,预制桩的施工工艺包括制桩与沉桩两部分,沉桩工艺又分锤击式、静压式和振动式; ②灌注桩依成孔方法不同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沉管灌注桩包括沉管、放笼、灌注、拔管四个步骤。钻孔桩的优点在于施工过程无挤土、无震动、噪声小,对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危害较小,且桩径不受限制,是城区高层建筑常用桩型。
让桩穿过软弱土层,力从桩传到下部坚硬土层,桩上位承台(也有桩筏和桩箱基础);桩受到侧阻(土壤的摩擦力)和端阻(土层的支承力)
桩和桩基的构造要求
1. 桩的中心距
摩擦型桩:≥柱身直径x3
扩底灌注桩:≥扩底直径x1.5,(当扩底直径>2m时,桩端净距≥1m)
预制桩比灌注桩好,灌注桩洞内情况复杂
2. 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桩身直径×3
3. 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4. 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 混凝土强度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时,非腐蚀环境中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灌注桩不应低于C25
二b类环境及三类及四类、五类微腐蚀环境中不应低于C30
6. 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50mm
7. 柱身纵向钢筋配筋长度
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通过计算确定
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
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有地下水会浮起,要不特别重,要不设置抗拔桩受拉力)、嵌岩端承桩,通长配筋
钻孔灌注桩构造配筋≥桩长x2/3
桩施工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基坑深度x1.5
8. 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灌注桩≥50mm
性能没有预制桩可靠
预制桩≥45mm
预应力管桩≥35mm
腐蚀环境中的灌注桩≥55mm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桩基沉降计算
1. 应进行沉降验算的桩基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摩擦型桩基
桩侧摩擦力起主要作用,桩端较软所以沉降较大,需要验算
2. 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
3. 可不进行沉降验算的情形
嵌岩桩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桩基
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条形基础下不超过两排桩的桩基
吊车工作级别A5及A5以下的单层工业厂房且桩端下为密实土层的桩基
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对地质条件不复杂、荷载均匀、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端承型桩基
桩基承台的构造要求
1. 承台宽度:≥500mm
2. 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桩的直径或边长;桩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150mm;桩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75mm
3. 承台厚度:≥300mm
4. 承台配筋
矩形承台:钢筋应按双向均匀布置
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
5. 承台混凝土:≥C20
桩的混凝土C30或C25,承台低一些
6.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0mm;有混凝土垫层时,≥50mm,且均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长度
扩展基础: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7. 钢筋混凝土承台之间的连系梁的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
柱下承台应满足弯矩承载力、抗冲切承载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
1. 桩基础承台的抗弯验算
对于桩基础的承台,需要验算抗弯、抗剪和抗冲切(对于扩展基础也是验算这三种)
1. 多桩矩形承台
计算截面:①柱边②承台高度变化处
受弯时相当于倒置的悬臂梁,悬臂梁的根部弯矩最大

2. 三桩承台——等边三桩承台

2. 桩基础的抗冲切验算
1. 柱对承台的冲切
冲切位置:柱边冲到最近一根桩(≥45°),如果是小于45°时候还是按45°冲切
2. 桩对承台的冲切

3. 桩基础承台的抗剪验算
计算截面:柱边和桩边连线、变阶处和桩边连线形成的斜截面

对于悬臂梁,剪力最大也在根部
4. 桩顶竖向力计算

每根桩受的力不一样大,竖向力和弯矩,则弯矩一侧的桩受力较大
5. 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可不进行桩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的情形,与天然地基情况一致,见上
桩基设计要求
1. 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强度计算
2. 桩基宜选用中、低压缩性土层作桩端持力层
3. 同一结构单元内的桩基,不宜选用压缩性差异较大的土层作桩端持力层,不宜采用部分摩擦桩和部分端承桩
4. 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桩基的整体稳定验算,桩基应与边坡工程统一规划,同步设计
5. 应考虑桩基施工中挤土效应对桩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深厚饱和软土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有挤土效应的桩基
桩基沉降观测
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物
2. 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
3.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
4. 加层、扩建建筑物
5. 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6. 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物
桩基检验
1. 桩身完整性检验
a. 直径大于800mm的混凝土嵌岩桩
钻孔抽芯法(破坏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桩数≥总桩数x10%,且≥10根,且每根桩下承台的抽检桩数≥1根
b. 直径不大于800mm的桩&直径大于800mm的非嵌岩桩
钻孔抽芯法、声波透射法或动测法,检测桩数≥总桩数x10%,且≥10根
2. 桩身竖向承载力检验
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静载荷试验,检验桩数≥总桩数x1%,且≥3根
大直径嵌岩桩承载力可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结合桩身质量报告核验
图标解释
考试要点
重点、关键
提示、解释
《建筑结构》中的地基基础考点
《建筑材料与构造》中的地基基础考点
两个考试中都有涉及的考点
仅作为了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