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经济学
考研政治经济学思维导图,徐涛强化课程笔记。
编辑于2020-10-21 19:57:33政治经济学
简单商品经济
补充(非重点)
资本主义产生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 一是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经过资本主义革命和产业革命,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价值是什么
自然经济:
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势,以使用价值为产生目的。
商品经济:
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两因素:
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
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及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价值: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及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判断一个商品有没有价值,就看它是不是人类通过劳动所得。
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表现在: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表现在:二者缺一不可
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使用价值是价值(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劳动的二重性:
正是因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两因素。 具体劳动对应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对应价值
具体劳动: 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也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 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及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对应使用价值,反映自然属性 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抽象劳动对应价值,反映社会属性 3.具体劳动保存或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劳动力自身价值
价值就是"藏到"商品里面的抽象的劳动
价值如何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价值量(衡量价值大小)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相同时间生产商品数量。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③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价值如何表现
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
货币只指金银等贵金属。
货币
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含义: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 原因:1.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可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2.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可以作为交换的媒介 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可以不足值
必须是实在的货币,可以不足值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支付手段: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
世界货币:
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流通手段:往往伴随着现货交易, 支付手段:往往没有现货交易。
货币带来的影响
货币的产生是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 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 一极是货币,它们只代表商品的价值。 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价值有何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价格会波动的原因,是因为价格不仅仅受价值决定,还受供求和币值的影响。
价值规律的作用:
积极作用:
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消极作用:
第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第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第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 劳动二重性理论称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发达商品经济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积累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
定义: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条件: 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构成还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而劳动又是普通商品价值的源泉 货币所有者购买这种特殊商品,能够增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 抽象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 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唯一源泉
剩余价值的积累
定义: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的积累。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本质: 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资本积累的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①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④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资本的有机构成
定义: 当资本的价值构成随着资本的技术构成的改变而改变时,资本的价值构成就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生产资料/劳动力 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呈不断提高的趋势,可变资本相对量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减少,结果就不可避免造成大批工人失业: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剩余价值的流转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 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产业资本运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
资本的周转: 资本在运动中增值,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两个关键因素: ①资本周转时间 ②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比例
流动资本越大,资金流转的越快!
资本的不同划分:
不变资本像:机器,厂房等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可变资本像:原材料,燃料,劳动力等的那部分资本
剩余价值的分配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选择,划分由工人创作的剩余价值!
成本价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利润: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不同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值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超额利润:超额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并不影响超额利润的存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经济危机: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本质阶段)、萧条、复苏和高涨
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没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没有价值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两大贡献: ①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形成了辩证统一 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大贡献: ①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