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白细胞反应、炎症介质、急性炎症反应的终止、急性炎症的病理类型、炎症的经过和结局、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
编辑于2020-10-23 10:08:04急性炎症
一、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
致炎因子→血流量和血管口径改变
过程
1、细动脉短暂收缩→2、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3、血流速度减慢
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A.内皮细胞收缩,在内皮间出现0.5~1.0μm的缝隙
B.内皮细胞损伤(直接损伤、白细胞介导)
C.穿胞作用增强(VEGF)D.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二、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
白细胞反应
④白细胞的渗出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经过边集和滚动、粘附、游出和趋化作用等阶段到达炎症灶,在局部发挥重要的防御作用。
③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渗出可吞噬和降解细菌、免疫复合物和坏死组织碎片,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节。
②炎症反应的最重要功能是将炎症细胞输送到炎症局部,白细胞的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
①白细胞从血管内穿过管壁到达损伤部位的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
1.白细胞边集和滚动
随着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流缓慢,白细胞离开轴流靠近管壁发生边集,并沿内皮滚动。此时内皮细胞表面衬覆一层滚动的白细胞,犹如在人行道上前进的人群。
2.白细胞附壁与粘着
靠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相互识别,相互作用来完成
粘附分子:选择素
E选择素;(CD62E):表达于内皮细胞;P选择素(CD62P):表达于 内皮细胞、血小板;L选择素(CD62L):表达于白细胞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
整合素类分子
是由α和β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介导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粘附;介导白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
3.白细胞游出和定向游走
白细胞伸出伪足→阿米巴运动方式 →游出内皮细胞
炎症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不同
急性炎症早期6-24h:中性粒细胞游出,48h后:单核细胞游出
致炎因子不同,渗出的白细胞不同
1、葡萄球菌、链球菌→中性粒细胞2、病毒→淋巴细胞
3、过敏、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4、结核杆菌、伤寒杆菌→单核细胞
4 白细胞作用
趋化作用
指白细胞沿着炎症组织内分布的化学刺激物浓度差作定向移动;这些化学刺激物称趋化因子。移动速度约每分钟5~20μm。
5.白细胞激活
作用
①吞噬杀伤作用②参与免疫反应③引起组织损伤
吞噬过程
识别接触→吞入→杀伤降解
调理素:一类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能力的蛋白质
白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作用
①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释放产物②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组织损伤因子-引起内皮细胞和组织损伤
三、炎症介质
概念
指一组参与并诱导炎症发生发展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
来源
细胞:以颗粒形式储存或新合成;血浆:以前体形式存在,经蛋白酶裂解激活
四、急性炎症反应的终止
炎症介质降解:炎症反应逐渐减弱;中性粒细胞凋亡:离开血液循环后,中性粒细胞于数小时至两天内发生凋亡而死亡;释放终止信号:例如脂质素、TGF-β、IL-10等,主动终止炎症反应
五、急性炎症的病理类型★
病变性质
变质性炎、增生性炎
渗出性炎
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
特点
病程短(几天—1个月);渗出性和变质性病变为主;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一)变质性炎
以变质变化为主的炎症.
病理:变性、坏死较明显,渗出、增生轻微
部位:常见于心、肝、肾、脑等实质器官。
原因:重症感染、中毒
病程:多呈急性、亚急性经过
后果:常引起器官功能障碍。
常见疾病
肝炎病毒→病毒性肝炎;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筛状软化灶;白喉杆菌外毒素→中毒性心肌炎
(二)渗出性炎
以浆液、纤维蛋白原及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
表现多样,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分分为
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出血性炎
化脓性炎
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
1 浆液性炎
以浆液渗出为特征,渗出的主要成分为血浆成分。
浆液内含有3%~5%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其中混有少量白细胞和纤维素。
部位
①浆膜(胸膜、腹膜、心包膜):积液 ②疏松组织:炎性水肿,如毒蛇、蜂、蚊虫叮咬③滑膜(关节):积液 ④皮肤:二度烫伤、水泡⑤粘膜:青鼻滴(卡他性炎)、霍乱
结局
结局:良好,霍乱→危险
2 纤维素性炎
①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素②多由细菌毒素或毒物所引起。血管壁损伤较重③病变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④光镜下,HE染色可见大量片状、红染、质地均匀的纤维素交织呈网状,间隙中有中性粒细胞及坏死细胞的碎屑。
伪膜
粘膜的纤维素性炎,又称伪膜性炎。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上皮常混合在一起,形成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伪膜。
① 粘膜
喉、气管粘膜——白喉;大肠粘膜——细菌性痢疾
② 浆膜
胸膜——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外膜——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绒毛心(Cor Villosum)发生于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由于心脏不断博动,致使纤维素在心外膜上形成无数绒毛状物,覆盖于心脏表面,称为绒毛心。
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心外膜表面有以纤维蛋白为主的渗出,其中有多量的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
③肺
大叶性肺炎, 以纤维素为主的渗出物充满了肺泡腔——肺质地变实(肝样变)
预后
少量纤维素可被溶解吸收,中性粒细胞过少,组织内抗胰蛋白酶过多→纤维素吸收不良→浆膜纤维素性粘连→肺肉质变
3 化脓性炎
特征
中性粒细胞渗出,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脓液-脓性渗出物
成分:脓细胞+细菌+坏死组织+少量浆液
脓细胞:脓液中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病因
1、化脓菌感染 2、组织坏死继发感染
根据发生的原因和部位分类: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 。
①表面化脓和积脓
部位:黏膜、浆膜;病变:中性粒细胞向表面渗出,深部炎症轻
表现:浆膜、胆囊、输卵管等的化脓性炎—积脓;黏膜---脓性卡他性炎
结局:渗出的脓液可排出体外(化脓性尿道炎、支气管炎)
②蜂窝织炎
概念: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部位:皮肤、肌肉和阑尾
原因
溶血性链球菌;透明质酸酶→ 降解透明质酸;链激酶→ 溶解纤维蛋白
特点
易于扩散 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
结局
愈复后一般不留痕迹;重症病例扩散快,中毒症状明显。
③脓肿
定义:局限性化脓性炎,伴有脓腔形成。特征:组织溶解坏死→形成脓腔;部位:皮下和内脏;细菌:主要为金葡菌
疖(furuncle): 毛囊、皮脂腺及其附近组织所发生的脓肿
痈(carbuncle): 多个疖的融合。在皮下脂肪、筋膜组织中形成相互沟通脓肿。
机理
金葡菌→毒素(血浆凝固酶→纤维蛋白原→纤维素→阻止病原菌扩散)→组织坏死→中性粒细胞→蛋白溶解酶→组织液化→局限病灶
结局
①小脓肿可以吸收消散。②较大脓肿则由于脓液过多,吸收困难,需要切开排脓或穿刺抽脓,而后由肉芽组织修复,形成瘢痕。③脓肿若经久不愈,则由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包绕,形成厚壁的慢性脓肿。
部位
脓肿多发生在皮下或内脏;在皮肤或粘膜的化脓性炎时,由于皮肤或粘膜坏死、崩解脱落,可形成局部缺陷,即溃疡(ulcer)。
深部脓肿如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穿破,可形成窦道(sinus)或瘘管(fistula)
窦道是指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瘘管是指连接于体外与有腔器官之间或两个有腔器官之间的、有两个以上开口的病理性管道。
4 出血性炎
炎症灶内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不是一种单独类型,常与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合并存在;常由毒性较强的病原体引起。鼠疫、炭疽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三)增生性炎
概念:以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炎症
举例:肠伤寒、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六、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一)痊愈
大多数炎症病变能够痊愈。
1.完全痊愈:在炎症过程中,清除病因,溶解吸收少量的坏死物和渗出物,通过周围健康细胞的再生达到修复,最后完全恢复组织原来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痊愈:如炎症灶的坏死范围较广,则由肉芽组织修复,留下瘢痕,不能完全恢复组织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二)迁延不愈
致炎因子不能在短期内清除、或在机体内持续存在,而且还不断损伤组织,造成炎症过程迁延不愈,急性炎症转化为慢性炎症,病情时轻时重。
(三)蔓延扩散
在病人的抵抗力低下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强、数量多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可不断繁殖并直接沿组织间隙向周围组织、器官蔓延,或向全身扩散。
1.局部蔓延 2.淋巴道扩散 3.血道扩散
血道扩散
炎症灶的病原微生物或某些毒性产物可侵入血循环或被吸收入血,引起(1)菌血症(2)毒血症(3)败血症(4)脓毒血症
七、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
致病因子的因素:取决于致病因子的毒力、数量、作用时间的长短。
全身性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营养状态、内分泌状态。
局部性因素:局部血液循环状态、炎症渗出物和异物是否被清除或通畅引流等。
八、慢性炎症
概念:以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炎症,多为慢性炎症,也可为急性炎症,为增生性炎症。如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分类
非特异性增生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症);特异性增生性炎症→肉芽肿性炎
1.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①慢性炎细胞浸润:巨、淋、浆
③损伤:由炎细胞引起的坏死
②明显的增生:纤维结缔组织、血管以及被覆上皮、腺体和实质细胞的增生。胶原纤维↑→瘢痕形成
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是局部粘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突出于粘膜表面的带蒂的肿物,常见于鼻粘膜和宫颈。
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是由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一个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常发生于眼眶和肺。
2.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肉芽肿: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结节较小,直径一般为0.5~2mm。
以肉芽肿形成为基本特征的慢性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
不同的病因可以引起形态不同的肉芽肿。
(一)常见病因
1、细菌感染
结核病----结核杆菌;麻风----麻风杆菌;猫抓病----革兰氏阴性杆菌
2、螺旋体感染
梅毒----梅毒螺旋体
3、真菌和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血吸虫
4、异物:手术缝线、石棉、滑石粉
5、原因不明:结节病
(二)肉芽肿类型
感染性肉芽肿 异物性肉芽肿 原因不明的肉芽肿
(三)形成肉芽肿的条件和组成
条件
(1)病原体或异物不能被消化,刺激长期存在。(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肉芽肿的组成: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
(四)肉芽肿的组成成分和形态特点
举例: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郎罕氏巨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