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考研政治,新时代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编辑于2020-10-27 10:57:4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小康社会
战略目标 居于引领性地位
全面讲的是协调性,可持续性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全面
覆盖的人口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目标要求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第二,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第三,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第五,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六,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第七,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怎么做
第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
第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第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突破性、 先导性环节, 动力
改革
必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第二,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宏善和发展,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第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要继续朝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努力,着力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
改革作用的评价
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开放
重要性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如何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坚持主动开放,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开放发展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坚持双向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坚持全面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
坚持共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坚持包容开放,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
第一,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
第二,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
第三,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
第四,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第五,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
***讲话,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目标
实现路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根本方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及其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即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两者的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但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又不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同起来,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就越强。必须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把两者当作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来自于十三条制度优势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第一,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第二,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第三,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第四,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第五,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全面依法治国
形成发展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特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要求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第二,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第一,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第二,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第三,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
第四,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
原因
考验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危险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觉,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冬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根本方针: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严"是关键。“治”是要害。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凸显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第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第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第三,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子主题
第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根本性建设:政治建设
第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
第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第四,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第五,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新时代的内外条件和领导核心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特的本质特质
党对军队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区别于旧军队的政治特征和根本优势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发展格局:全要素,宽领域,高效益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本国利益
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
和平解决问题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合作共赢
怎么做
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外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髓: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
秉持共商共建共治的全球治理观
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商务合作,携手应对人类的各种挑战
理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主要内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
中特的最本质的特征
第一,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第三,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中特的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的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根本保障
党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源。
党的历史使命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决定作用的是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