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美学思维导图
《美学》绪论思维导图,持续更新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美学
题型
单选
30*1
多选
5*2
简答
6*6
论述
1*10
分析说明题
1*14
第一章
绪论
美学的学科属性
美学的诞生
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
1750《美学》
被称作“美学之父”
Aesthetic “感性学”
标志
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学科的发展
审美意识
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特性
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
不成熟、不自觉
分类
初级审美意识
高级审美意识
美学思想
是审美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一种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特征
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美学学科
以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为基础
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
从整体上独立的、系统的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形成一门学问的时间
20世纪
途径
来华传教士的翻译传播
花子安
大德国学校论略
教化仪
转借日本的翻译
中江肇民
《维氏美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
代表性看法
观点一
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
柏拉图
《大希庇阿斯篇》
西方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
美学没有在古希腊成为一门学科,但开始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
观点二
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
黑格尔
《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观点三
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偏重主观方面)
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
维特根斯坦
语词的意义即用法
杜威
《艺术即经验》
托马斯*门罗
新自然主义美学家
李泽厚
《美的历程》
中国当代美学家
研究审美心理活动
费希纳
《实验美学》
《美学入门》
弗洛伊德
无意识学说
荣格
集体无意识
布洛
距离说
阿恩海姆
格式塔心理学
观点四
研究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学科
蒋孔阳
《美学新论》
审美活动
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
艺术美
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自然美
只有和人产生了审美关系才是美的
科技美
在科学家地创造活动中所产生的
日常美
审美活动已成为人的极其重要的生存、生活方式
审美形态
优美和崇高
悲喜剧
丑和荒诞
美学的研究方法
美学的哲学基础
各家之长
理念论
康德
先验主体论
绝对精神论
海德格尔
现象学
重点学习
马克思主义
实践论
内容
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始终从社会的具体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
最为根本的是它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性的
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
理解:美学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
双向建构、共同发展
借助自由概念作为中介
哲学
二者之间的关系
美学从属于哲学
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精神活动需要哲学的参与
美学涉及到本源的问题,需要依靠哲学方法才能掌握
美学不仅需要鉴赏体验,也需要逻辑推演和理论提升,所以离不开哲学思考
老师的主观题汇总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阶段及标志]
有关美学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审美现象的主要形态
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性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
审美现象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美学学科的研究方法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