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班级一日常规管理
下图囊括了班级管理第四章中的所有内容。共分为三节:1、班级一日常规工作的内涵。2、一日生活常规的行为养成。3、一日教学活动常规的行为养成。
编辑于2020-11-07 15:07:52班级一日管理常规
第一节:班级一日常规工作的内涵
“班级常规”的含义
建立班级常规的意义
1.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环境
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如何生活
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4.帮助保教人员实现教育目标
5.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一日常规的建立原则
整体兼顾个别原则
动静和谐交替原则
预设引导生成原则
鼓励推动进步原则
一日常规的误区防范
常规教育目的异化
教育手段的固化
生活制度的刻板
第二节:一日生活常规的行为养成
一、来园接待及晨检
(一)幼儿行为的养成
着装整齐,高兴来园
入园时主动自觉洗手,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检查
能向教师、保育员、同学问候,能与家长告别
能将外衣、帽子、书包等物品放在固定位置
(二)教师支持工作
提前到校,做好准备工作
热情接待幼儿,并与家长做好交接工作
切记家长反应的特殊情况
观察幼儿来园的健康状况(一摸二看三问)
仔细观察幼儿是否携带了不安全物品
清点幼儿的出勤情况
检查幼儿生活用品的安放
(三)教育策略与方法
1.做好幼儿健康观察,有效预防疾病,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热情迎接幼儿,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小、中、大班教师的接待方法不用)
3.丰富活动材料和活动内容,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
4.家园沟通,事半功倍
二、盥洗活动
(一)幼儿行为养成
能按教师的要求有序地进入盥洗室
逐渐掌握洗手、洗脸、漱口的正确方法
饭前、便后、手脏时能主动洗手
大小便能基本自理
盥洗时避免把水洒在地上
(二)教师支持工作
组织幼儿排队,有序进入盥洗室
指导幼儿正确盥洗的方法
幼儿如厕时要观察并给予帮助
允许幼儿有需要随时大小便,提醒容易遗尿的幼儿解便
注意盥洗室的地面是否保持干爽
饭前、外出等活动前,提醒幼儿上厕所,便后要洗手
(三)教育策略与方法
1.创造良好的盥洗教育环境
2.采用生动有趣的教育形式
3.开展适当的行为强化
4.多种教育的整合
5.家园共同教育
6.发挥榜样的力量
三、进餐
(一)幼儿行为的养成
餐前能够将椅子在餐桌前摆放整齐,洗手之后安静入座
正确使用勺子或筷子,舀起饭菜送入口中
进餐时保持安静,细嚼慢咽,尽量不挑食
注意桌面、地面整洁,注意衣服整洁
吃完饭能按要求把用具放在指定位置
餐后用纸巾擦嘴,用温开水漱口
自己取水,学会排队
吃好午饭能按要求进行散步或安静游戏
(二)教师支持工作
进餐前40分钟左右教师安排幼儿安静的活动
进餐前25分钟左右教师提醒幼儿收拾玩具,放好椅子
进餐前20分钟左右,教师带领幼儿如厕、洗手,保育员负责清洁消毒餐具,准备餐具
教师组织幼儿洗完手回到指定位置,开始分发食物
教师照顾幼儿用餐,培养幼儿文明卫生的用餐习惯
对个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给予鼓励和帮助
教师指导幼儿将用过的餐具有序地摆放在指定的位置
指导幼儿漱口擦脸,将椅子放回原位
午餐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10-15分钟的散步、故事或艺术欣赏等安静、放松的活动
(三)教育策略与方法
1.幼儿进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策
催促吃饭
强制多食
安静进餐
2.对幼儿健康的影响(身体、心理健康两方面)
(四)就餐环节的解决策略
1.释放权利,给幼儿更多独立权
2.通过相关活动,换气幼儿对饮食的兴趣
3.创设宽松愉快的就餐环境,营造同伴、师幼交往的氛围
四、午睡及起床
(一)幼儿行为养成
保持寝室安静,有序穿脱衣服并整理好自己的衣物
安静入睡,睡姿正确
按时起床,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自主将衣物穿好
起床后安静回到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二)教师支持工作
睡前提醒幼儿如厕
为幼儿提供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
幼儿入睡前,教师检查幼儿身上是否有异物
指导、帮助幼儿穿脱衣物,提醒穿脱顺序并叠好衣物,将鞋子放在固定地方
教师随时检查睡眠情况,认真关注出现异常的幼儿
教师安慰入睡困难的幼儿
教师特别注意午睡期间幼儿的安全
起床后指导或帮助幼儿整理衣裤鞋袜,梳理头发
教师提醒幼儿如厕,进行午睡后的盥洗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用午点,等幼儿吃完点心对寝室进行清洁消毒
(三)教育策略与方法
1.创设良好的午睡环境
2.组织合理的睡前活动
3.培养良好的午睡习惯
4.加强家园合作
第三节:一日教学活动常规的行为养成
一、游戏活动
(一)基本要求
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保证幼儿愉快、有益的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并选择适当的幼儿游戏内容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有教育性的游戏材料和自制玩具
加强游戏中的观察,并采用直接、交叉和平行指导等方式给予适当指导
开展多种类型的游戏活动,保证各种规则性游戏之间的平衡
(二)幼儿行为养成的表现
能与同伴友好玩耍,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材料和经验
能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材料、同伴、角色、场地等,自主选择进行游戏
能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和准备
能爱护和正确使用材料游戏
遵守游戏规则
能学习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克服困难,坚持游戏
(三)教师支持工作的内容
指定目标明确、有指导和观察有点的游戏活动计划
每日幼儿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保证每天一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
保证幼儿每周开展区域活动或创造性游戏不少于两次,每次一小时左右
教师要平衡一周内各类游戏活动,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活动
教师要采用集体游戏、个体游戏、小组游戏、自由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材料投放数量充足、种类全;添置和更换及时,每月不少于两次
根据游戏活动的要求和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家、园共同收集自然物、废旧材料、半成品等作为游戏活动的材料
根据需要,教师保证游戏活动的空间及场所。小班3-5个活动区;中班4-6个活动区;大班5-7个活动区
教师有目的的或随机地观察幼儿材料使用、游戏水平、游戏状态,并有目的的做好记录
(四)教育策略与方法
1.培养幼儿有序入区的良好常规
2.引发幼儿讨论常规的规定
3.为幼儿主动取放游戏材料提供隐形支持
4.利用好游戏交流讲评的集体时间
5.创设有利于常规展开的幼儿游戏环境
二、运动
(一)基本要求
根据本班幼儿的真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设计和组织适合本班幼儿的运动活动
遵循幼儿的身体机能和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坚持锻炼的习惯
科学组织幼儿的运动活动,循序渐进确保幼儿在运动活动中的安全
城乡各类型幼儿园根据情况尽量手机民间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充分利用自然因素以及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自制运动活动材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二)幼儿行为养成
做好运动前的衣物准备
中班以后,值日生能协助保育员准备运动器械
能愉快的参加运动活动
做操有节凑,动作到位,协调有力,能充分活动身体的各部位
能在集体运动活动中,听口号做出相应的动作
会选择器械活动,并在分散运动中和同伴一起合作活动
知道身体发热时脱衣服或不适时主动告诉教师
会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三)教师支持工作
早操编排结构合理,运动量适当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特点安排各自不同的活动内容
提醒并检查幼儿是否做好早操前准备
有序的组织早操活动,教师要精神饱满,示范正确
随时观察早操与运动活动的情况(三看,三提示)
运动活动过程中,与配班教师明确站位
指导幼儿选择和按规定收拾器械,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的服饰符合运动活动着装要求
(四)教育策略与方法
1.与幼儿一起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注意季节变化的影响
2.及时根据幼儿身体状况调整相应的保育措施
3.帮助幼儿推进幼儿更灵活的使用运动器材,体会到运动中的游戏快乐
4.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5.运动活动后的教师保育工作
三、学习活动
(一)基本要求
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学习活动,保证学习活动的平衡性和整体性
积极发挥幼儿的多重感官作用,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材料,保证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
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注重活动的过程和幼儿的时间活动,采用多形式开展活动
灵活运用多种组织形式,为幼儿提供交流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建议每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5次
(二)幼儿行为养成内容
幼儿有参与活动的兴趣,能动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尝试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做好有关材料的准备
乐于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能有目的地按自己的想法参与活动
能正确地使用和整理活动材料或用具
能遵守集体活动规则
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用眼、握笔、坐立姿势正确
(三)教师支持工作
教师能根据本班幼儿实际需要和已有经验,修改、补充、调整、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根据活动目标准备必需的教具,提供满足每个幼儿活动需要的活动材料
教师课前熟悉所教内容,做到儿歌能熟练背诵,故事能脱稿讲述,歌曲能熟练弹唱,科学实验事先做过,避免组织无准备的活动
教师能根据活动类型设置便于幼儿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位置
教师能耐心倾听,理解儿童的感受和想法;关注儿童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教师能因人施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活动中教师能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能关注活动中幼儿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教师能在活动后反思过程中幼儿的实际发展并收集实证材料
教师能发现和捕捉突发性的教学问题
(四)教育策略与方法
1.分析幼儿发生不遵守学习常规的根本原因
2.关注学习内容与组织方式是否适宜幼儿需要
3.帮助幼儿创设积极的、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常规
4.良好倾听习惯是学习活动的重要表现
5.学习材料操作与结束整理习惯培养